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_原文_翻译-王安石

发布时间:2011-02-17 栏目:专题 投稿:洁净的小蘑菇

原文

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名姓。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冲之,始稽之众史,而自李纮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杨偕已上得其官,自郭劝已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于是书石而镵之东壁。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吾知其犹不得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三司副使,方今之大吏,朝廷所以尊宠之甚备。盖今理财之法有不善者,其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之,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之事而已。其职事如此。则其人之贤不肖,利害施于天下如何也!观其人以其在事之岁时以求其政事之见于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财之方则其人之贤不肖与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此盖吕君之志也。

解释/注释/译文

文章自发端至“书石而镜之东壁”为第一部分,叙述此次度支副使题名东壁之事的由来极其结果。纪事简明,绝无枝蔓。甚至没有将所有曾任度支副使的人员一一列出,而只是将“得名”“得官”“得其在事之岁时”三种情况的起止稍作说明。这一处理方式,无非表明作者意不在此,而在其他。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至“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为第二部分。作者从民、财、法、吏四者的相互关联着眼,强调了理财、变法、择吏的重要性,提出了“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的重要财政主张。作者以为,首要的是“变法”,其次是“择吏”——其实就是解决好人才问题。而根本目标在于,有效控制天下财源,遏制兼并,维护最高统治者的长治久安。由此可见,作者所论,背景宏大,思虑深远,绝不止度支副使职务所辖,但又确实与其密切相关。
“三司副使,方今之大吏”至“此盖吕君之志也”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只就“度支副使”发言。对于如何承担好此项重任,作者以为,“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之事而已”,正面的意思就是要变法,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果此职不得其人,则危害甚大。而如何考察是否“得人”,“厅壁题名”就是一个有益的举措。这就说到了作者对“吕君之志”的理解和揣测。正因为是揣测,所以用了个“盖”字。盖者,大概之意也。不管是否符合吕君本意,安石之言既有激励吕君的作用,也有砥砺自身的意图。因为,作者此时已是“度支判官”。
文章阐述了管理财政的重要性,强调兼并活动对国家经济的严重危害,主张完善法制,选拔人才来理财,并说明三司副使职务的重要性。详略适宜,立论明确,论证严密。
我年轻时客居南京,慧礼和尚跟着我在一起。我赴扬州任职后,慧礼也得到了龙兴寺的寺舍,和他的徒弟每天在寺内讲习他师父的佛经。我曾经外出来南京,探视他,见寺内有数十间低矮的房屋,上面破下面有洞,从旁边走出看后院,都长满了荆棘,看不见院墙。慧礼指着后院对我说:“我将要除掉这些荆棘,在这里建造房屋。即使这样,等房子建成了,我不会把它作为我子孙后代的个人所有。一定会找个能继承我衣钵的人,托付给他。愿意记录这件事来传给后人看,使他们不能占为私有。”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我故意取笑他说:“姑且等到建成了,我再写记也不难。”以后四年,慧礼来我这里,说:“以前想要建造的房屋,总共一百二十间,依靠州里蒋氏的帮助,都已经建成。你何不写文章呢?”咦,为何他有这般才能?
慧礼,我了解他。他的品行高尚纯洁,学识渊博而才思敏捷,建造寺舍又没有私欲,理应建成没有困难。世上的人说佛祖能把祸福告之天下的百姓,所以佛教能如此兴盛,这不是偶然的。大概那些学习佛经的人,也多有把佛学用于现世的心愿。现在那些求学的士大夫,一定会说学自孔儒。孔子的学说容易学习,没有使自己受苦遭困的决心,背离本性没有学习的欲望,像这样要学好是很困难的。因而那些品行能让一乡的人称道、才能足以胜任一官半职的士人就常常很少见。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凭借他的才能,践行佛学之道,去除万难而成就事业,就很容易了,这应该是他的才能啊。唉,他这方面失去了而那方面得到了,大概也是有所作为啊。

相关推荐:

沈炯传_原文_翻译-萧子显

郭衍传_原文_翻译-魏征

冰雪文序_原文_翻译-张岱

公冶长背诺_原文_翻译-无名氏

赵时春传_原文_翻译-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