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辛弃疾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辛弃疾 - []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柳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篷炊饭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拼音版/注音版

zhè gū tiān sòng ōu yáng guó ruì rù wú zhōng。

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xīn qì jí。

辛弃疾。

mò bì chūn yīn shàng mǎ chí,

莫避春阴上马迟,

chūn lái wèi yǒu bù yīn shí。

春来未有不阴时。

rén qíng zhǎn zhuǎn xián zhōng kàn,

人情展转闲中看,

kè lù qí qū juàn hòu zhī。

客路崎岖倦后知。

méi sì xuě,

梅似雪,

liǔ rú sī,

柳如丝,

shì tīng bié yǔ wèi xiāng sī。

试听别语慰相思。

duǎn péng chuī fàn lú yú shú,

短篷炊饭鲈鱼熟,

chú què sōng jiāng wǎng fèi shī。

除却松江枉费诗。

【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注释

鹧鸪: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欧阳国瑞:《朱文公集·跋欧阳国瑞母氏锡诰》:「淳熙己亥春二,熹以卧病铅山崇寿精舍,邑士欧阳国瑞来见。……熹观国瑞器识开爽,陈义甚高,其必有进乎古人为己之学而使国人愿称焉。」宋·陈文蔚《送欧阳国瑞归铅山》诗:「交游无数竟谁同,雅羡夫气似虹。吾道久随流俗弊,义居今见古人。端能纵目秦淮上,邂逅论文楚东。归去梅开也未?江头叶叶剪。」

「春来未有不阴时」句:唐·杜甫《人日二首·其一》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篷炊饭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句:晋·张翰《思吴江歌》诗:「秋起兮佳景时。吴江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安未归。恨难得兮仰悲。」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四十七》诗:「细捣枨齑买鲙鱼,西吹上四腮鲈。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网友完善【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评析

江西铅山人欧阳国瑞游吴中,闲居瓢泉的老词人临别赠词。词将别时的关爱,别后的思念,借着自己的以往活经验来表达。闲闲道来,馀味甚足。

上阕写别时。首韵劝勉欧阳国瑞不要再因「春阴」而逗留不去,应早日出发,因为整个春都没有不阴的时候。这两句,劝得有趣。因为春阴不行,本来只能是欧阳的借口,其真实的原因,一是留恋故乡和友人,二是因为畏怯前途难料,世路坎坷。作者只就春阴立言,意馀言外,而欧阳国瑞与他彼此会意。这比直说无馀要妙。接韵以自己的人经历,对「人情」与「客路」——— 这欧阳最为关心之处,闲闲道来,而感慨叹息之情,充溢其中。这一韵,体验十分深刻,可谓活至理。没有十分丰富的人阅历,不一而再地沉落于其中,根本难以对人作这样勾魂摄魄的形容。

下阕叙别后相思。古人曾经折梅枝以寄友人,也曾折柳枝以赠行人,过片就即景情,以梅柳这两种与别情、与友情有关的意象起兴,表达自己对欧阳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听别语以慰相思的言语,写得缠绵柔厚,情浓语真。结韵殷勤关照欧阳,到了松江那样一个绰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当你在小船上吃着鲜美的鲈鱼饭时,别忘了作几首诗寄回来啊。这两句词,融会了作者自己在吴中的活经验,也融化了晋代张翰的典故,写吴中景,信手拈来,贴切画,颇见活趣味。

网友完善【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辛弃疾 - []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鹧鸪天 · 送欧阳国瑞入吴中|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辛弃疾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