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欲上高楼去避愁拼音版/注音版
zhè gū tiān yù shàng gāo lóu qù bì chóu。
鹧鸪天 · 欲上高楼去避愁。
xīn qì jí。
辛弃疾。
yù shàng gāo lóu qù bì chóu,
欲上高楼去避愁,
chóu hái suí wǒ shàng gāo lóu。
愁还随我上高楼。
jīng xíng jǐ chù jiāng shān gǎi,
经行几处江山改,
duō shǎo qīn péng jǐn bái tóu。
多少亲朋尽白头。
guī xiū qù,
归休去,
qù guī xiū,
去归休,
bù chéng rén zǒng yào fēng hóu fú yún chū chù yuán wú dìng,
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
dé shì fú yún yě zì yóu。
得似浮云也自由。
鹧鸪天 · 欲上高楼去避愁赏析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以「愁」立意。「愁」从何来?为何而「愁」?作者未言。在长久的官场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尔虞我诈的种种现实,看透了官场在富贵生活的表象下掩盖着的种种风波险恶,自己一生追求的、期望凭借马上杀伐恢复中原故土以博取功名富贵的雄心,也在年复一年的官场生涯中消磨殆尽,因而对官场颇产生一种极端厌倦的情绪。在仕宦与归隐的得失之间,作者思之筹之,不得要领,因而愁绪百结,久不能脱。作者最终思考的结果是:作为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是应该有一个自由之身,至于功名富贵,则全为身外之物。基于此,作者认为:过一种闲云野鹤、不受人间礼法管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惬意的选择。
上阕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这两句写作者之愁无处不在:作者本想到高楼去避愁,可是愁还是随着上了高楼,这个愁啊,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随。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宦游数十年,曾经历了多少次江山的变迁。眼中所见,多少亲朋已经白发苍苍。这两句写作者对人生的体会,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说中,寓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没有颇久的人生阅历,未经一定的官场生涯,是难以体会出这两句的分量的。
下阙连呼两句「归休」,否定世间一切的功名富贵,是作者对官场生涯失望至极的一种极端化的情绪表现。结处以浮云为喻,是为自己鄙弃功名富贵的人生态度作确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不受官场束缚的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向往。
-
暂无!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辛弃疾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