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 赋一丘一壑拼音版/注音版
lán líng wáng fù yī qiū yī hè。
兰陵王 · 赋一丘一壑。
xīn qì jí。
辛弃疾。
yī qiū hè。
一丘壑。
lǎo zi fēng liú zhàn què。
老子风流占却。
máo yán shàng sōng yuè guì yún,
茅檐上、松月桂云,
mò mò shí quán dòu shān jiǎo。
脉脉石泉逗山脚。
xún sī qián shì cuò。
寻思前事错。
nǎo shā,
恼杀,
chén yuán yè hè。
晨猿夜鹤。
zhōng xū shì dèng yǔ bèi rén,
终须是、邓禹辈人,
jǐn xiù má xiá zuò huáng gé。
锦绣麻霞坐黄阁。
cháng gē zì shēn zhuó。
长歌自深酌。
kàn tiān kuò yuān fēi,
看天阔鸢飞,
yuān jìng yú yuè。
渊静鱼跃。
xī fēng huáng jú xiāng pēn bó。
西风黄菊香喷薄。
chàng rì mù yún hé,
怅日暮云合,
jiā rén hé chǔ,
佳人何处,
rèn lán jié pèi dài dù ruò。
纫兰结佩带杜若。
rù jiāng hǎi céng yuē。
入江海曾约。
yù hé。
遇合。
shì nán tuō。
事难托。
mò jī qìng mén qián,
莫击磬门前,
hé kuì rén guò,
荷蒉人过,
yǎng tiān dà xiào guān zān luò。
仰天大笑冠簪落。
dài shuō yǔ qióng dá,
待说与穷达,
bù xū yí zhe。
不须疑著。
gǔ lái xián zhě,
古来贤者,
jìn yì lè,
进亦乐,
tuì yì lè。
退亦乐。
兰陵王 · 赋一丘一壑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碧鸡漫志·卷四·〈兰陵王〉》:「《兰陵王》,《北齐史》及《隋唐嘉话》称:『齐文襄之子长恭封兰陵王,与周师战,尝著假面对敌,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遗声也。』此曲声犯正宫,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亦名『大犯』。又有大石调《兰陵王慢》,殊非旧曲。周齐之际,未有前后十六拍慢曲子耳。」《清真集》正入「越调」。毛幵(jiān)《樵隐笔录》:「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此曲音节,犹可于周词反复吟咏得之。一百三十字,分三阕。首阕七仄韵,次阕五仄韵,末阕六仄韵,宜用入声韵。
一丘一壑:一般泛指适于隐居之处。《汉书·卷一百上·叙传》:「(班)嗣虽修儒学,然贵老、严之术。桓生欲借其书,嗣报曰:『若夫严(庄)子者,绝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澹泊,归之自然,独师友造化,而不为世俗所役者也。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不絓圣人之罔,不嗅(xiù)骄君之饵,荡然肆志,谈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贵也。……』」《晋书·卷四十九·谢鲲传》:「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晨猿夜鹤:语出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至于还飙(biāo)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邓禹:字仲华,新野人,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拜为大司徒。
「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句:此用「邓禹笑人」故事,意谓只有邓禹辈人方能早登公辅之位也。南朝齐王融急于功名,自恃很有声望,想在三十岁内做到公卿,结果只做了中书郎,故曾抚案而叹:「为尔寂寂,邓禹笑人。」《南齐书·卷四十七·〈王融谢朓列传·王融传〉》:「王融字元长,琅邪临沂人也。……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直中书省,夜叹曰:『邓禹笑人。』行逢大开,喧湫不得进。又叹曰:『车前无八驺卒,何得称为丈夫!』」《南史·卷二十一·〈王弘传·(曾孙)王融传〉》:「融字元长,少而神明警慧。……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及为中书郎,尝抚案叹曰:『为尔寂寂,邓禹笑人。』」唐·李贺《秦宫诗》:「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䪗(xiá)踏哮虎。」麻霞,或作「麻䪗(xiá)」,履也;黄阁,指丞相府。
「看天阔鸢(yuān)飞,渊静鱼跃」句:喻心境之舒展自在。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香喷薄:四卷本丙集作「芗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句:南朝梁·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纫兰结佩带杜若」句: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杜若,香草名。
遇合:得到君主的赏识。《史记·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莫击磬(qìng)门前,荷蒉(kuì)人过」句:勿效孔子击磬于卫,惟恐不为人知。《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kēng 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朱熹集注:「此荷蒉者亦隐士也。」磬,古时一种打击乐器;荷蒉人,挑草筐之人。
「仰天大笑冠簪落」句:《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淳于髡(kūn)仰天大笑,冠缨索绝。」此借喻傲笑林泉,不以仕进为怀。
穷达:指人生路上的困顿与显达。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句:《庄子·卷二十八·〈杂篇·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
暂无!
兰陵王 · 赋一丘一壑赏析
全词共分三段。第一段,首韵直接入题,以占尽一丘一壑的风流自我形象,领起全篇。下一韵,以茅屋上“松月桂云”,和山脚下清泉脉脉的优美风景,具体写占尽这一丘一壑的美景者的风流意态。以下以“寻思前事”退过一层,转写以前入仕的错误,印证今日生活的正确,遥领下文。作者把错误用两个意思来表达,一是此间猿鹤为他的离去而悲鸣烦恼;二是功名本是邓禹那样少年得志者的事。这两个表达,一正一反,反借山间猿鹤来表明自己本性合居于山中,正借邓禹辈人的得志,表明功名之事本不属于自己。“终须是”一语,内藏自己多少努力都以失望的感慨。
第二段明接上段起韵,暗接“前事错”,专言今朝心情的愉快和伸展。起言独自饮酒放歌,仰观天上鹰飞,俯视水中鱼跃,颇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舒畅,鹰与鱼的行迹,虽可能来自于现实的观察,但归根到底是作者心灵自由的幻象。“西风黄菊”一句点明作词的时间,也营造出一种近似于当年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氛围。作者以“喷薄”写菊花香气,生新脆硬,足见豪情。以下突然转入惆怅的感受中,借用前人诗句,写他对一位曾经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他的想象中像屈原那样身配芳香饰物的佳人,即使真有所指,也更像作者所创造出的自我精神的化身。而“日暮云合”一词,虽是借词于前人,却能“夺胎换骨”,表达自己作为一个老人时间无多时的特有的精神感受。“入江海”一句,以倒装句式,不仅无碍于押韵,而且显示出一种拗折的风味。
第三段揭明主旨,言自己虽然落魄失志,但不求闻达,甘心笑傲林泉,以退为乐。写得极有气势和风骨,显示出一个不免于精神不平的人,对于出处大节的看重。作者先以“遇合”一韵,从第二段所述的意路上转回,轻轻逗出政治失意的牢骚。但马上以“莫”字,压住要倾发壮志才华不为人知的愠怒。此处虽然借用孔子击磬求知的典故,但作者的傲岸显然远过于孔子。下句仍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笑傲泉林,不以穷达为怀的精神风采,说明自己不以退处为忧为耻,而觉得其中自有乐处。这就回应开篇“风流占却”一语,使包孕丰富的慢词长调获得了圆满的结构。
-
暂无!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