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拼音版/注音版
dié liàn huā wù shēn yuán rì lì chūn xí jiàn zuò。
蝶恋花 ·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xīn qì jí。
辛弃疾。
shuí xiàng jiāo pán zān cǎi shèng zhěng zhěng sháo huá,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
zhēng shàng chūn fēng bìn。
争上春风鬓。
wǎng rì bù kān zhòng jì shěng,
往日不堪重记省,
wèi huā zhǎng bǎ xīn chūn hèn。
为花长把新春恨。
chūn wèi lái shí xiān jiè wèn,
春未来时先借问,
wǎn hèn kāi chí,
晚恨开迟,
zǎo yòu piāo líng jìn。
早又飘零近。
jīn suì huā qī xiāo xī dìng,
今岁花期消息定,
zhǐ chóu fēng yǔ wú píng zhǔn。
只愁风雨无凭准。
蝶恋花 ·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注释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四仄韵。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广信书院本作“元日立春”,《花庵词选》作“戊申元日立春”,玆从四卷本乙集。
戊申: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
元日:正月初一。
椒盘:盛有椒的盘子。《尔雅翼·卷十一·〈释木·椒〉》:“后世率以正月一日以盘进椒,饮酒则撮寘酒中,号‘椒盘’。”
綵胜:即幡胜。《后汉书·卷九十四·〈续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西晋·贾充《典戒》:“人日造华胜相遗,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像西王母戴胜也。”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唐制,)立春,赐三省官采胜各有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立春日自郎官、御史、寺监长贰以上,皆赐春幡胜,以罗为之。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宋代士大夫家亦多于立春日剪綵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为戏。
整整:人名,是辛稼轩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词中以之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
韶华:青春年华。
长把: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并作“常把”,《花庵词选》作“长抱”。
借问:询问(花期)。
花期:花开的日期。暗指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无凭准:靠不住。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蝶恋花 ·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赏析
此词写了辛稼軒当时的一种感受,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上阕,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首三句“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旧俗,正月初一日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宋代士大夫家亦多于立春之日剪彩为小旛,谓之春旛,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等以为戏。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四、五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高兴的旧态了。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
词的下阕,承上阕之末“恨”字而来,专写作者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综合起来,“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这五句是表达如下一个连贯的思想过程:作者急切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这一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可以不像往年那样“为花长把新春恨”了,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稼轩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惇“参决国事”,准备效法宋高宗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辛弃疾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