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 中元夜有感拼音版/注音版
yǎn ér mèi zhōng yuán yè yǒu gǎn。
眼儿媚 · 中元夜有感。
nà lán xìng dé。
纳兰性德。
shǒu xiě xiāng tái jīn zì jīng,
手写香台金字经,
wéi yuàn jié lái shēng。
惟愿结来生。
lián huā lòu zhuǎn,
莲花漏转,
yáng zhī lù dī,
杨枝露滴,
xiǎng jiàn wēi chéng。
想鉴微诚。
yù zhī fèng qiàn shén shāng jí,
欲知奉倩神伤极,
píng sù yǔ qiū qíng。
凭诉与秋擎。
xī fēng bù guǎn,
西风不管,
yī chí píng shuǐ,
一池萍水,
jǐ diǎn hé dēng。
几点荷灯。
眼儿媚 · 中元夜有感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俗民间于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是日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
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俗民间于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是日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道观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唐·韩鄂《岁华纪丽·中元》:“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
香台:佛殿之别称,即烧香之台。《维摩诘经》:“有国名众香,悉以香作亭台楼榭。”
金字经:佛经。《南史·何敬容传》:“大同元年三月,武帝幸同泰寺,讲金字三惠经。”唐·元稹《清都夜境》:“闲开蕊珠殿,暗阅金字经。”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句:谓亲手写佛经,为的是乞求与亡故的爱妻再结来生。
莲花漏:古代一种计时器。唐·李肇《唐国史补》:“初,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杨枝:杨柳之枝条。又,指佛语“扬枝水”,即喻指能使万物复苏的甘露。《晋书·佛图澄传》谓石勒“爱子斌暴病死,……乃告澄。澄取杨枝沾水,洒而咒之,就执斌手曰:‘可起矣!’因此遂苏。”
鉴:审察、辨明。
“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句:意谓想默数着漏滴、露滴来表明我的心意是否真诚。
凭诉:即凭说,辨明之证据。
秋擎:指所放之荷灯。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句:意谓想要知道我供奉神明,又伤心至极的心情,惟有这秋日里的荷灯可以证明了。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眼儿媚 · 中元夜有感赏析
纳兰作此词时卢氏刚亡故不久,又正值祭祀之日,近年陪伴之人,恍然竟成吊唁之人,怎能不泪零。伤怀处,亲手用金泥抄写金字经,即佛经,一遍一遍,虔诚写那经文,絮絮地祈求,唯愿来生,还能与其再续今生之缘,再结连理。要知自妻子卢氏亡故以后,纳兰对佛学的研究愈加痴迷。也难怪,困于情伤,痛于生死,自会萌生了净化、自慰之心。痴情无奈,苦困相思,只能反复苦写不停,企盼那来世之缘,精诚所至。
“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两个典故,取自佛家之说,深刻了心意实诚,让人感动不已。莲花漏是古时计时器之一,一点一滴,日复一日,纳兰诚心的祈望,正似这漏滴点点,掷地有声的不是他的清泪,而是深情款款。杨枝水喻指的则是能使万物复苏的甘露。《晋书》中流传下的典故说,石勒之子石斌暴病而终,石勒请来的高僧用杨枝蘸水滴在他儿子身上,这甘露竟真的使石斌生还。这里表达的是深切的愿望,即便是死生之遥,痴心不改。
欲说还休,对那佛堂之中的神明诉说:要知道我诚心供奉,伤痛之至,浮在秋水上的荷灯,自能证明我的痴情我的诚挚。——言语之中,好似有万千愁绪,不被理解,只能观景寻找依托之物。想象那场景,渺小的荷灯浮于苍茫的秋水上,微光寂寥,正似纳兰心中,此时百感交集,踌躇万千。这相思,这离愁,这回忆,又有何用,故人不再,天上人间,何似当年。
最后一句,更是让人悲恸万分。“不管”一词,读来备感西风无情。“一池萍水,几点荷灯”,又甚是孤寂。又让人想到“萍水相逢”,“萍”是水上漂浮不定的浮萍。看秋水为那一池“萍水”,纳兰又暗比自己是无根之萍,只得飘荡于这无边的惆怅中。爱人已故,自己惟似漂泊客。
全词围绕着中元节特有的习俗落笔,只在词的末尾摹景,用西风的无情反衬出自己悼念亡妻的深情,使自己所抒发的悲痛之情更加厚重深浓。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元一六五五年一月十九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康熙十年(西元一六七一年),时十七岁进太学。康熙十一年(西元一六七二年)中举,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中会试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