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纳兰性德

清平乐

纳兰性德 - []

凄凄切切,惨淡黄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而今触绪添愁。

清平乐翻译文

冷冷清清又到深秋时节,菊开遍;夜深入梦之际捣衣声仍没有停歇的意思,杂乱鸣叫的蟋蟀声彻夜不停。  人燕转眼人去楼空,无心弹奏乐器丢在一旁。又是这般晓的情景,只是到今不禁触动心绪,又添了许多新愁。

网友完善清平乐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清平乐拼音版/注音版

qīng píng lè。

清平乐。

nà lán xìng dé。

纳兰性德。

qī qī qiē qiē,

凄凄切切,

cǎn dàn huáng huā jié。

惨淡黄花节。

mèng lǐ zhēn shēng hún wèi xiē,

梦里砧声浑未歇,

nà gèng luàn qióng bēi yān。

那更乱蛩悲咽。

chén shēng yàn zi kōng lóu,

尘生燕子空楼,

pāo cán xián suǒ chuáng tóu。

抛残弦索床头。

yí yàng xiǎo fēng cán yuè,

一样晓风残月,

ér jīn chù xù tiān chóu。

而今触绪添愁。

清平乐注释

切切:哀怨、忧伤貌。

节:指重阳节。黄,菊

砧(zhēn)声:捣衣声。

蛩(qióng):指蟋蟀。悲咽:悲伤呜咽

弦索: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触绪:触动心绪。

网友完善清平乐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清平乐评析

《清平乐·凄凄切切》是清代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词写物是人非之感,紧扣各种声响展开。开篇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意,描绘秋意正浓,词人孤寂清冷,凄惨忧戚,陪伴他的惟有梦中的砧声,与夜半醒来后听闻的蟋蟀声。下片先用唐代关盼盼之典,暗指佳人逝去已久,当年爱侣抒写心曲的弦吹之声,早已没入漫漫夜。再用柳永《雨霖铃》词意,引出清秋节冷落萧索之感,良辰美景,尽是虚设;千般凄楚,无人倾诉。

网友完善清平乐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清平乐赏析

纳兰写的这首词是一首触景伤情之作:在这惨淡的深秋之时,一切都变得凄凄切切,无限悲凉。那梦里的砧杵捣衣声还没停下来,又传来蟋蟀嘈杂的悲鸣声。你曾居住的楼空空荡荡,弦索抛残,晓,无不是惨淡凄绝,今一起涌人眼帘,触动无限清愁。

开篇便写到凄凄切切,道出内心悲凉,接着写道时节正逢黄节,黄节是指的重阳节,而所谓的黄,便是菊。这是纳兰又一首重阳佳作,借着重阳时节,抒写内心的情绪。在词中,纳兰永远是悲伤的。这首词当然也不例外。纳兰用惨淡来形容黄节,以示自己哀怨的心情。或许,在深秋时节,万物萧条,看到任何事物都会觉得无限悲凉。

而接下来这句,则让人联想到,纳兰是在想念什么故人。“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这里需要解释几个地方,“砧声”是指洗衣服的声音,古人洗衣服,总是将衣服捣一捣,加快衣服清洁的速度。捣衣时,会发出阵阵声响。“蛩”则是指的蟋蟀。词人在梦中听到捣衣的声音,声声慢慢,似有似无,悠远似乎又就在耳旁。捣衣的声音还没有停下,耳畔就又传来了蟋蟀的叫声,夜半时分,听起来让人内心都揪了起来。重阳深夜,午夜梦回,却是此凄惶的情景。

纳兰梦中梦到捣衣的人是谁,想来应该是个女子。但这名女子究竟是谁,会在纳兰的梦中以此凄凉的形象出现?按照常理推算起来,这名女子应该是离纳兰而去,让纳兰无法再见到的女子。于是有人猜测,这是重阳佳节,纳兰思念故去的卢氏所写的悼亡词,也有人认为这是纳兰为沈宛而作的。但不管怎么样,这首词的确是写尽了凄凉之意。上片梦醒时分,顿觉离人不再,备感伤心。

下阙,“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本于宋周邦彦《解连环》词:“燕子楼空,锁一床弦索”,点出悼亡之情,让内心潮汩汩流出。燕子楼,在江苏徐州,唐时张建封的爱妓关盼盼曾居于此,张后,盼盼仍居燕子楼十余年不嫁。这里借指亡妻的居室。因为妻子已经亡故,所以言“燕子空楼”。因为亡故已久,所以日“”,而床头的琴弦也早巳束之高阁,任其蒙抛残。

末二句,“一样晓,而今触绪添愁”。“一样晓”,此句显然是化用柳永《雨霖铃》里的词句:“今宵醒何处?杨柳岸,晓。”柳永的“晓”,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且客情之冷落,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皆凝于其中。然而词人在“晓”前添了“一样”二字,就变“古语为吾语”了.送别之意尽去,而悼亡之音弥浓,颇有崔护“人不知何处去,桃依旧笑春”的物是人非之情。

最后一句,“而今触绪添愁”,点明玉人已殒,睹物思人,触绪添愁的主旨,而词人本就相思无绪的心怀,此时也就愈益伤情彻骨,无法排遣了。

这首怀念故人的词写在重阳夜,阁楼上,晓,故人不再。独自倚靠栏杆,想着往日种种,纳兰写词,从来都是淡,却能够让这波荡漾而起时,带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和心疼。

网友完善清平乐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清平乐辑评

近代学者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后记》:“容若古之伤心人,其失意之事,可得之于文字音,近读此词,特拈而书之,以见作者身世之感受。惜其时其人未得其详。“

当代学者、作家林榭《读词小笺》:“凄楚绝似易安,置之《漱玉集》中,亦无逊色。

网友完善清平乐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清平乐作者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 - []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词人、学者,叶赫纳兰氏(明末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楞伽山人。洲正黄旗人,康熙时期重臣纳兰明珠子。

纳兰容若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十二日(公元1655年1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尔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极(孟古哲哲子)。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亲兄)之女爱新觉罗氏,父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容若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清平乐|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纳兰性德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