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司马迁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

司马迁 - []

夏书曰:禹抑洪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州,陂九泽,度九山。然河淄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洛汭,至于大邳。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于是,蜀守冰凿离碓,辟沫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盖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西门豹引漳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而韩闻秦之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都大兴卒塞之。

其后四十有余年,今子元光中,而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于是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候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菑,邑收多。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于是子久之不事复塞也。

是时郑当时为大农,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而罢,而漕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安,并南山下。至三百余里,易漕,度可令三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子以为然,令齐人工作法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手漕稍多,而渠下之民得以溉田矣。

其后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板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蠕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能偿种。久之,灌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

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通沔,斜道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之绝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此,治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子以为然,拜汤子印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湍石,不可漕。

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诚得,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引洛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并下相通行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余里间。井渠之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乾封少雨。了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于是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有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

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哀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嗓浮兮淮、泗,久不反兮淮缓。”一曰: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茭兮沉美玉,河伯许兮薪下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颓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于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灾。?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利。朔方、西河、河西、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汝南、九江引淮;东引巨定;泰山下引汶: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都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灌渠书。

【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翻译文

《夏书》记载:禹治理洪经历了十三年,其间路过家门口也不回家看望亲人。行陆路时乘车,路乘船,泥路乘橇,山路坐轿,走遍了所有地方。从而划分了九州边界,随山势地形,疏浚了淤积的大河川,根据土地物产确定了赋税等级。使九州道路通畅,筑起了九州的泽岸,度量了九州山势。然而还有黄河泛滥成灾,给中国造成很大危害。于是集中力量治理黄河,引导河自积石山经过龙门,南行到华阴县,东下经砥柱山和孟津、雒汭,到达大邳山。禹以为大邳以上黄河流经的地区地势高,流湍急,难以在大邳以东的平地经过,否则会时常败堤破岸,造成灾,于是将黄河分流成二条河以减小势,并引北行,从地势较高的冀州地区流过,经降,到大陆泽,以下开九条大河,共同迎受黄河,流入勃。九州河川都已疏通,九州大泽都筑了障堤岸,华夏诸国得到治理而安定,其功绩使夏、商、周三代受益不绝。

后人又自荥阳以下引河东南流,成为鸿沟,把宋、郑、陈、蔡、曹、卫各国连结起来,分别与济、汝、淮、泗诸系交会。在楚地,西方在汉和云梦泽之间修渠连通,东方则在江淮之间用沟渠相连。在吴地于三江、五湖间开凿河渠。在齐则于菑、济二间修渠。在蜀,有蜀守李冰凿开离堆,以避沫造成的灾;又在成都一带开凿二条江支流。这些河渠深都能行舟,有余就用来灌溉农田,百姓获利不小。至于渠所过地区,人们往往又开凿一些支渠引渠灌田,数目之多不下千千万万,但工程小,不足数计。

西门豹引漳灌溉邺郡的农田,使魏国的河内地区富裕起来。

韩国听说秦国兴办工役等新奇事,想以此消耗它的国力,使它无力对山东诸国用兵,于是命利工匠郑国找机会游说(shuì,税)秦国,要它凿穿泾,从中山(今陕西泾阳县北)以西到瓠(hù,户)口,修一条渠,出北山向东流入洛三百余里,欲用来灌溉农田。渠未成,郑国的目的被发觉,秦国要杀他,郑国说:“臣开始是为韩国做奸细而来,但渠成以后确实对秦国有利。”秦国以为他说得对,最后命他继续把渠修成。渠成后,引淤积混浊的泾河灌溉两岸低洼的盐碱地四万多顷,亩产都达到了六石四斗。从此关中沃野千里,再没有饥荒年成,秦国富强起来,最后并吞了诸侯各国,因把此渠命名为郑国渠。

汉朝建立后三十九年,到孝文帝时黄河堤决于酸枣县,向东冲溃金堤,于是东郡动员了许多兵卒堵塞决口。

此后过了四十多年,到本朝子元光年间,黄河在瓠子决口,向东南流入巨野泽,将淮河、泗连成一片。于是子命汲黯、郑当时调发人夫、罪徒堵塞决口,往往堵塞以后又被冲坏。那时朝中的丞相是武安侯田蚡(fén,坟),他的奉邑是鄃(shū,舒)县,以鄃县租税为食。而鄃县在黄河以北,黄河决口向南流,鄃县没有灾,收成很。所以田蚡对皇帝说:“江河决口都是上的事,不易用人力强加堵塞,即便将决口堵塞了,也未必符合意。”此外望云气和以术数占卜的人也都这样说。因此子很时间没有提堵塞决口的事。

那时郑当时任大司农职,说道:“往常从关东漕运的粮食是沿渭逆流而上,运到安估计要用六个路全程九百多里,途中还有许多难行的地方。若从安开一条渠引渭,沿南山而下,直到黄河才三百多里,是一条直道,容易行船,估计可使漕船三个运到;而且沿渠农田一万多顷得到灌溉。这样既能减少漕省运粮的兵卒,节省开支,又能使关中农田更加肥沃,多打粮食。”子认为说得对,命来自齐地的利工匠徐伯表测地势,确定河道走向,动员全部兵卒数万人开凿漕渠,历时三年完工,通后,用来漕运,果然十分便利。此后漕渠渐渐多起来,渠下的老百姓都颇能得到以溉田的利益。

后来河东守番系说:“从山东漕运粮米西行入关,每年一百多万石,中间经过砥柱这个行船的禁限地区,有许多漕船船坏人亡,而且运费也太大。若穿渠引汾灌溉皮氏、汾阴一带的土地,引黄河灌溉汾阴、蒲坂一带的土地,估计可以造田五千顷。这五千顷田原来都是河边被遗弃的荒地,老百姓只在其中打草放牧,今加以灌溉耕种,估计可得粮食二百万石以上。这些粮食沿渭运入安,与直接从关中收获的没有两样,而不再从砥柱以东漕粮入关。”子同意他的意见,动员兵卒数万人造渠田。几年以后,黄河改道,渠无,种渠田的连政府贷给的种子也难以偿还。久而久之,河东渠田完全报废,朝廷把它分给从越地内迁的百姓耕种,使少府能从中得到一点微薄的租赋收入。

以后有人上书,是为了想打通褒斜道以及漕运的事,子交给御史大夫张汤,张汤详细了解后,说道:“从汉中入蜀向来走故道,故道有许多山坂大坡,曲折路远。今若凿穿褒斜道,山坂坡路少,比故道近四百里的路程;而且褒与沔相通,斜与渭相通,都能通行漕船。漕船从南阳沿沔上行驶入褒,从褒登陆到斜旱路一百多里,以车转运,再下船顺斜下行驶入渭。这样不但汉中的粮食可以运来,山东的粮食从沔而上没有禁限,比经砥柱漕运方便。而且褒斜地区的木材箭竹,其富饶可以与巴蜀相比拟。”子认为有道理,封张汤的儿子卬(áng,昂)为汉中郡太守,调发数万人开出一条五百多里的褒斜道。果然方便而且路程近,但是流湍(tuān)急多石,不能通漕。

此后庄熊罴说:“临晋地区的老百姓愿意凿穿洛筑成渠,用来灌溉重泉以东原有的一万多顷盐碱地。倘若果然能得灌溉,可使每亩产量达到十石。”于是调发兵卒一万多人开渠,自徵城引洛到商颜山下。由于土岸容易塌方,于是沿流凿井,最深有的达到四十多丈。许多地方都凿了井,井下相互连通,使通行。从地下穿商颜山而过,东行直到山岭之中十多里远。从此产了井渠。凿渠时曾掘出了龙骨,所以给此渠命名为龙首渠。这条渠筑了十多年,颇有些地方通了,但是并未得到太大的处。

自从黄河在瓠子决口后二十多年,每年土地都因涝没有收成,梁楚地区更为严重。子既已封禅,并巡祭了下名山大川,第二年,由于要晒干泰山封土而少雨。于是命汲仁、郭昌调发兵卒数万人堵塞瓠子决口,阻止涝,子从万里沙祠祷神以后,回来的路上亲临黄河决口处,沉白马、玉璧于河中祭奠河神,命群臣及随从官员自将军衔以下,都背负柴薪,填塞决口。当时东郡百姓以草为炊,柴薪很少,因而命砍伐淇园的竹子作为塞决口的楗。

子既然亲临决河处,悼念塞河不能成功,作歌道:“瓠子河决啊有何办法,浩浩汗汗啊民居已尽为河。尽为河啊地方不安,河工无休止啊吾山已经凿平。吾山已平啊钜野泽外流,族喧嚷啊迫齐日。河道废弛啊离常流,蛟龙驰骋啊正远游。归旧道啊神福滂沛,若不封禅啊怎知此事!为我告河伯啊因何不仁,泛滥不止啊愁煞人。河浸齧(niè,聂)桑啊淮、泗,久不归故道啊唯愿流稍缓。”另一首是:“河汤汤(shāng,商)啊流急,北渡回曲啊疏浚难。揭草埽于决口啊沉美玉于河,河伯纵许息啊奈薪柴不足。薪柴不足啊卫人获罪,民烧柴尚不足啊何御!伐淇园之竹啊楗阻石柱,堵塞宣房啊万福来。”于是塞住了瓠子决河,在决口处筑了一座宫殿,取名为宣房宫。并修二条渠引河北行,恢复了禹时的样子,梁、楚地区重又得到安宁,没有灾了。

从此以后,负责河渠事的官员争相建议修筑利。朔方、西河、河西、泉等地都引黄河以及川谷中的灌溉农田;而关中的辅渠、灵轵渠引诸川中的;汝南、九江地区引淮河;东郡引钜定泽;泰山周围地区引汶。各自所开渠都能灌溉农田万余顷。其他小渠以及劈山通道的,不可尽言。但工程最大的还是宣房治河的工程。

太史公说:“我曾南行登上庐山,观看禹疏导九江的遗迹,随后到会稽太湟,上姑苏台,眺望五湖;东行考察了洛汭(ruì,锐)、大邳,逆河而上,走过淮、泗、济、漯、洛诸;西行瞻望了西蜀地区的岷山和离堆;北行自龙门走到朔方。深切感到:与人的利害关系太大了!我随从皇帝参加了负薪塞宣房决口那件事,为皇帝所作《瓠子》诗感到悲伤,因而写下了《河渠书》。

网友完善【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拼音版/注音版

shǐ jì bā shū hé qú shū。

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

sī mǎ qiān。

司马迁。

xià shū yuē yǔ yì hóng shuǐ shí sān nián,

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

guò jiā bù rù mén,

过家不入门,

lù xíng zài chē,

陆行载车,

shuǐ xíng zài zhōu,

水行载舟,

ní xíng dǎo cuì shān xíng jí qiáo。

泥行蹈毳、山行即桥。

yǐ bié jiǔ zhōu,

以别九州,

suí shān jùn chuān,

随山浚川,

rèn tǔ zuò gòng。

任土作贡。

tōng jiǔ zhōu,

通九州,

bēi jiǔ zé,

陂九泽,

dù jiǔ shān。

度九山。

rán hé zī yǎn yì,

然河淄衍溢,

hài zhōng guó yě yóu shén。

害中国也尤甚。

wéi shì wèi wù。

唯是为务。

gù dào hé zì jī shí lì lóng mén。

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

nán dào huá yīn,

南到华阴,

dōng xià dǐ zhù,

东下砥柱,

jí mèng jīn luò ruì,

及孟津、洛汭,

zhì yú dà pī。

至于大邳。

yú shì yǔ yǐ wéi hé suǒ cóng lái zhě gāo,

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

shuǐ tuān hàn,

水湍悍,

nán yǐ xíng píng dì,

难以行平地,

shù wèi bài,

数为败,

nǎi sī èr qú yǐ yǐn qí hé。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běi zài zhī gāo dì,

北载之高地,

guò jiàng shuǐ,

过降水,

zhì yú dà lù,

至于大陆,

bō wèi jiǔ hé,

播为九河,

tóng wèi nì hé,

同为逆河,

rù yú bó hǎi。

入于勃海。

jiǔ chuān jì shū,

九川既疏,

jiǔ zé jì sǎ,

九泽既洒,

zhū xià ài ān,

诸夏艾安,

gōng shī yú sān dài。

功施于三代。

zì shì zhī hòu,

自是之后,

xíng yáng xià yǐn hé dōng nán wèi hóng gōu,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

yǐ tōng sòng zhèng chén cài cáo wèi,

以通宋、郑、陈、蔡、曹、卫,

yǔ jì rǔ huái sì huì。

与济、汝、淮、泗会。

yú chǔ,

于楚,

xī fāng zé tōng qú hàn shuǐ yún mèng zhī yě,

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

dōng fāng zé tōng hóng gōu jiāng huái zhī jiān yú wú,

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

zé tōng qú sān jiāng wǔ hú。

则通渠三江、五湖。

yú qí,

于齐,

zé tōng zāi jì zhī jiān。

则通菑济之间。

yú shì,

于是,

shǔ shǒu bīng záo lí duì,

蜀守冰凿离碓,

pì mò shuǐ zhī hài chuān èr jiāng chéng dū zhī zhōng。

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cǐ qú jiē kě xíng zhōu,

此渠皆可行舟,

yǒu yú zé yòng gài jìn,

有余则用溉浸,

bǎi xìng xiǎng qí lì。

百姓飨其利。

zhì yú suǒ guò,

至于所过,

wǎng wǎng yǐn qí shuǐ gài yòng gài tián chóu zhī qú,

往往引其水盖用溉田畴之渠,

yǐ wàn yì jì,

以万亿计,

rán mò zú shù yě。

然莫足数也。

xī mén bào yǐn zhāng shuǐ gài yè,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

yǐ fù wèi zhī hé nèi。

以富魏之河内。

ér hán wén qín zhī hǎo xìng shì,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

yù bà zhī,

欲罢之,

wú lìng dōng fá,

毋令东伐,

nǎi shǐ shuǐ gōng zhèng guó jiān shuō qín,

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

lìng záo jīng shuǐ zì zhōng shān xī dǐ hù kǒu wèi qú,

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

bìng běi shān dōng zhù luò sān bǎi yú lǐ,

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

yù yǐ gài tián。

欲以溉田。

zhōng zuò ér jué,

中作而觉,

qín yù shā zhèng guó。

秦欲杀郑国。

zhèng guó yuē shǐ chén wèi jiān,

郑国曰:“始臣为间,

rán qú chéng yì qín zhī lì yě。

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qín yǐ wéi rán,

”秦以为然,

zú shǐ jiù qú。

卒使就渠。

qú jiù,

渠就,

yòng zhù tián è zhī shuǐ,

用注填阏之水,

gài zé lǔ zhī dì sì wàn yú qǐng,

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

shōu jiē mǔ yī zhōng。

收皆亩一钟。

yú shì guān zhōng wèi wò yě,

于是关中为沃野,

wú xiōng nián,

无凶年,

qín yǐ fù qiáng,

秦以富强,

zú bìng zhū hóu,

卒并诸侯,

yīn mìng yuē zhèng guó qú。

因命曰郑国渠。

hàn xìng sān shí jiǔ nián,

汉兴三十九年,

xiào wén shí hé jué suān zǎo,

孝文时河决酸枣,

dōng kuì jīn dī,

东溃金堤,

yú shì dōng dōu dà xīng zú sāi zhī。

于是东都大兴卒塞之。

qí hòu sì shí yǒu yú nián,

其后四十有余年,

jīn tiān zǐ yuán guāng zhōng,

今天子元光中,

ér hé jué yú hù zǐ,

而河决于瓠子,

dōng nán zhù jù yě,

东南注巨野,

tōng yú huái sì。

通于淮、泗。

yú shì tiān zǐ shǐ jí àn zhèng dāng shí xīng rén tú sāi zhī,

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

zhé fù huài。

辄复坏。

shì shí wǔ ān hòu tián fén wèi chéng xiàng,

是时武安候田蚡为丞相,

qí fèng yì shí shū。

其奉邑食鄃。

shū jū hé běi,

鄃居河北,

hé jué ér nán zé shū wú shuǐ zāi,

河决而南则鄃无水菑,

yì shōu duō。

邑收多。

fén yán yú shàng yuē jiāng hé zhī jué jiē tiān shì,

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

wèi yì yǐ rén lì wèi qiáng sāi,

未易以人力为强塞,

sāi zhī wèi bì yìng tiān。

塞之未必应天。

ér wàng qì yòng shù zhě yì yǐ wéi rán。

”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

yú shì tiān zǐ jiǔ zhī bù shì fù sāi yě。

于是天子久之不事复塞也。

shì shí zhèng dāng shí wéi dà nóng,

是时郑当时为大农,

yán yuē yì shí guān dōng cáo sù cóng wèi zhōng shàng,

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

dù liù yuè ér bà,

度六月而罢,

ér cáo shuǐ dào jiǔ bǎi yú lǐ,

而漕水道九百余里,

shí yǒu nán chǔ。

时有难处。

yǐn wèi chuān qú qǐ cháng ān,

引渭穿渠起长安,

bìng nán shān xià。

并南山下。

zhì sān bǎi yú lǐ,

至三百余里,

yì cáo,

易漕,

dù kě lìng sān yuè bà ér qú xià mín tián wàn yú qǐng,

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

yòu kě dé yǐ gài tián cǐ sǔn cáo shěng zú,

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

ér yì féi guān zhōng zhī dì,

而益肥关中之地,

dé gǔ。

得谷。

tiān zǐ yǐ wéi rán,

”天子以为然,

lìng qí rén shuǐ gōng zuò fǎ bó biǎo,

令齐人水工作法伯表,

xī fā zú shù wàn rén chuān cáo qú,

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

sān suì ér tōng。

三岁而通。

tōng,

通,

yǐ cáo,

以漕,

dà biàn lì。

大便利。

qí shǒu cáo shāo duō,

其手漕稍多,

ér qú xià zhī mín dé yǐ gài tián yǐ。

而渠下之民得以溉田矣。

qí hòu hé dōng shǒu fān xì yán cáo cóng shān dōng xī,

其后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

suì bǎi yú wàn dàn,

岁百余万石,

gèng dǐ zhù zhī xiàn,

更砥柱之限,

bài wáng shén duō,

败亡甚多,

ér yì fán fèi。

而亦烦费。

chuān qú yǐn fén gài pí shì fén yīn xià,

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

yǐn hé gài fén yīn pú bǎn xià,

引河溉汾阴、蒲板下,

dù kě dé wǔ qiān qǐng。

度可得五千顷。

wǔ qiān qǐng gù jǐn hé rú qì dì,

五千顷故尽河蠕弃地,

mín jiāo mù qí zhōng ěr,

民茭牧其中耳,

jīn gài tián zhī,

今溉田之,

dù kě dé gǔ èr bǎi wàn dàn yǐ shàng。

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

gǔ cóng wèi shàng,

谷从渭上,

yǔ guān zhōng wú yì ér dǐ zhù zhī dōng kě wú fù cáo,

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

tiān zǐ yǐ wéi rán,

天子以为然,

fā zú shù wàn rén zuò qú tián。

发卒数万人作渠田。

shù suì,

数岁,

hé yí xǐ,

河移徙,

qú bù lì,

渠不利,

zé tián zhě bù néng cháng zhǒng。

则田者不能偿种。

jiǔ zhī,

久之,

guàn dōng qú tián fèi,

灌东渠田废,

yǔ yuè rén,

予越人,

lìng shào fǔ yǐ wéi shāo rù。

令少府以为稍入。

qí hòu rén yǒu shàng shū yù tōng bāo xié dào jí cáo shì,

? 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

xià yù shǐ dài fū zhāng tāng。

下御史大夫张汤。

tāng wèn qí shì,

汤问其事,

yīn yán dǐ shǔ cóng gù dào,

因言:“抵蜀从故道,

gù dào duō bǎn,

故道多阪,

huí yuǎn。

回远。

jīn chuān bāo xié dào,

今穿褒斜道,

shǎo bǎn,

少阪,

jìn sì bǎi lǐ,

近四百里,

ér bāo shuǐ tōng miǎn,

而褒水通沔,

xié shuǐ dào wèi,

斜水道渭,

jiē kě yǐ xíng chuán cáo。

皆可以行船漕。

cáo cóng nán yáng shàng miǎn rù bāo zhī jué shuǐ zhì xié,

漕从南阳上沔入褒之绝水至斜,

jiān bǎi yú lǐ,

间百余里,

yǐ chē zhuǎn,

以车转,

cóng xié xià xià wèi。

从斜下下渭。

rú cǐ,

如此,

zhì zhōng zhī gǔ kě zhì,

治中之谷可致,

shān dōng cóng miǎn wú xiàn,

山东从沔无限,

biàn yú dǐ zhù zhī cáo。

便于砥柱之漕。

qiě bāo xié cái mù zhú jiàn zhī ráo,

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

nǐ yú bā shǔ。

拟于巴蜀。

tiān zǐ yǐ wéi rán,

”天子以为然,

bài tāng zi yìn wèi hàn zhōng shǒu,

拜汤子印为汉中守,

fā shù wàn rén zuò bāo xié dào wǔ bǎi yú lǐ。

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

dào guǒ biàn jìn,

道果便近,

ér shuǐ tuān shí,

而水湍石,

bù kě cáo。

不可漕。

qí hòu zhuāng xióng pí yán lín jìn mín yuàn chuān luò yǐ gài zhòng quán yǐ dōng wàn yú qǐng gù lǔ dì。

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

chéng dé shuǐ,

诚得水,

kě lìng mǔ shí shí。

可令亩十石。

yú shì wèi fā zú wàn yú rén chuān qú,

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

zì zhēng yǐn luò shuǐ zhì shāng yán shān xià。

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àn shàn bēng,

岸善崩,

nǎi záo jǐng,

乃凿井,

shēn zhě sì shí yú zhàng。

深者四十余丈。

wǎng wǎng wèi jǐng,

往往为井,

bìng xià xiāng tōng xíng shuǐ。

并下相通行水。

shuǐ tuí yǐ jué shāng yán,

水颓以绝商颜,

dōng zhì shān lǐng yú lǐ jiān。

东至山岭余里间。

jǐng qú zhī shēng zì cǐ shǐ。

井渠之生自此始。

chuān qú dé lóng gǔ,

穿渠得龙骨,

gù míng yuē lóng shǒu qú。

故名曰龙首渠。

zuò zhī shí yú suì,

作之十余岁,

qú pō tōng,

渠颇通,

yóu wèi dé qí ráo。

犹未得其饶。

zì hé jué hù zǐ hòu èr shí yú suì,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

suì yīn yǐ shù bù dēng,

岁因以数不登,

ér liáng chǔ zhī dì yóu shén。

而梁楚之地尤甚。

tiān zǐ jì fēng shàn xún jì shān chuān,

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

qí míng nián,

其明年,

hàn,

旱,

gān fēng shǎo yǔ。

乾封少雨。

tiān le nǎi shǐ jí rén guō chāng fā zú shù wàn rén sāi hù zǐ jué。

天了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

yú shì tiān zǐ yǐ yòng shì wàn lǐ shā,

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

zé hái yǒu lín jué hé,

则还有临决河,

shěn bái mǎ yù bì yú hé,

沈白马玉璧于河,

lìng qún chén cóng guān zì jiāng jūn yǐ xià jiē fù xīn tián jué hé。

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

shì shí dōng jùn shāo cǎo,

是时东郡烧草,

yǐ gù xīn chái shǎo,

以故薪柴少,

ér xià qí yuán zhī zhú yǐ wéi jiàn。

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

tiān zǐ jì lín hé jué,

天子既临河决,

dào gōng zhī bù chéng,

悼功之不成,

nǎi zuò gē yuē hù zǐ jué xī jiāng nài hé hào hào gàn gàn lǘ dān wèi hé dān wèi hé xī dì bù dé níng,

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

gōng wú yǐ shí xī wú shān píng。

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wú shān píng xī jù yě yì,

吾山平兮巨野溢,

yú fèi yù xī bǎi dōng rì。

鱼沸郁兮柏冬日。

yán dào chí xī lí cháng liú,

延道弛兮离常流,

jiāo lóng chěng xī fāng yuǎn yóu。

蛟龙骋兮方远游。

guī jiù chuān xī shén zāi pèi,

归旧川兮神哉沛,

bù fēng shàn xī ān zhī wài wèi wǒ āi hé bó xī hé bù rén fàn làn bù zhǐ xī chóu wú rén niè sǎng fú xī huái sì mǎn,

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哀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嗓浮兮淮、泗满,

jiǔ bù fǎn xī shuǐ huái huǎn。

久不反兮水淮缓。

yī yuē hé shāng shāng xī jī chán yuán,

”一曰:河汤汤兮激潺湲,

běi dù wū xī jùn liú nán。

北渡污兮浚流难。

qiān zhǎng jiāo xī chén měi yù,

搴长茭兮沉美玉,

hé bó xǔ xī xīn xià shǔ。

河伯许兮薪下属。

xīn bù shǔ xī wèi rén zuì,

薪不属兮卫人罪,

shāo xiāo tiáo xī yī hū hé yǐ yù shuǐ tuí lín zhú xī jiàn shí zāi xuān fáng sāi xī wàn fú lái。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颓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yú shì zú sāi hù zǐ,

“于是卒塞瓠子,

zhù gōng qí shàng,

筑宫其上,

míng yuē xuān fáng gōng。

名曰宣房宫。

ér dào hé běi xíng èr qú,

而道河北行二渠,

fù yǔ jiù jī,

复禹旧迹,

ér liáng chǔ zhī dì fù níng,

而梁、楚之地复宁,

wú shuǐ zāi。

无水灾。

zì shì zhī hòu,

? 自是之后,

yòng shì zhě zhēng yán shuǐ lì。

用事者争言水利。

shuò fāng xī hé hé xī sǎ quán jiē yǐn hé jí chuān gǔ yǐ gài tián ér guān zhōng fǔ qú,

朔方、西河、河西、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

líng zhǐ yǐn dǔ shuǐ rǔ nán jiǔ jiāng yǐn huái dōng hǎi yǐn jù dìng tài shān xià yǐn wèn shuǐ jiē chuān qú wèi gài tián,

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

gè wàn yú qǐng。

各万余顷。

tuó xiǎo qú pī shān tōng dào zhě,

佗小渠披山通道者,

bù kě shèng yán。

不可胜言。

rán qí zhe dōu zài xuān fáng。

然其著都在宣房。

tài shǐ gōng yuē yú nán dēng lú shān,

?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

guān yǔ shū jiǔ jiāng,

观禹疏九江,

suì zhì yú kuài jī tài huáng,

遂至于会稽太湟,

shàng gū sū,

上姑苏,

wàng wǔ hú dōng kuī luò ruì dà pī,

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

yíng hé,

迎河,

xíng huái sì jì luò luò qú xī zhān shǔ zhī mín shān jí lí duì běi zì lóng mén zhì yú shuò fāng。

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

yuē shén zāi,

曰:甚哉,

shuǐ zhī wèi lì hài yě yú cóng fù xīn sāi xuān fáng,

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

bēi hù zǐ zhī shī ér zuò guàn qú shū。

悲《瓠子》之诗而作灌渠书。

【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注释

暂无注译

网友完善【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评析

《河渠书》出自《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作者司马迁。《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利通史,《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利发展情况,表明了司马迁对治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利通史,记述从禹治开始,延续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黄河瓠子堵口,及其以后各地区倡兴利,开渠引灌等史实,共13段,25事。其中防洪6事、航运3事、灌溉11事、航运兼灌溉5事,所叙河流有黄河江、淮河、济、淄、漳等。它是系统介绍古代中国利及其对国计民影响的权威性记录。司马迁在此书篇末,历叙他阅历过的江淮河济等众多系和地区,从而归结为一个概念:“甚哉,之为利害也!”深刻地反映他对的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性认识和对利问题的重视与关切。《河渠书》是以后历代史书撰述河渠利专篇的典范。

网友完善【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司马迁 - []

司马迁,字子,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史记 · 八书 · 河渠书|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司马迁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