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慧能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

慧能 - []

慧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吹幡动,一僧曰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奥议,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慧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瓦砾;仁者论议,犹真金。于是为慧能祝发,愿事为师。慧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慧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翻译文

慧能后来到了曹溪,又被恶人寻找追逐,于是躲到四会,与猎人为伍以避难,一共过了十五年,经常随机给猎人们讲说佛法。猎人们常让我看守捕获猎物的网罟,我每见到活猎物误入网罟,就放走它们。每到吃饭的时候,我把素菜放在猎人们的肉锅里捎带煮熟。有的人问我为什么不吃肉,我就回答:“我只吃肉边的素菜。”终于有一,我想,到了该弘扬佛法的时候了,不能老是隐遁。我就走出山林,来到广州法性寺,正遇上印宗法师在讲解《涅槃经》。当时有吹动了旗幡,一个僧人说是在动,另一个僧人说是旗幡在动,争论不休。慧能就参与讨论说:“既不是动,也不是旗幡动,是诸位仁者的心在动。”所有在场的人都被我的话震惊了。印宗把我请到上座,详细询问我佛法的深奥含义,他见我回答时言语简洁理当,不受经典字句的拘束。印宗说:“行者一定不是普通人,早就听说黄梅的袈裟佛法都传到岭南来了,是不是就是行者你呢?”慧能回答说:“不敢当。”印宗于是再行敬礼,请求我把五祖传授的袈裟和钵盂拿出来,给大众观看。印宗又问我:“黄梅的祖师在付托传法时,有什么指示教诲?”慧能回答说:“倒也没有什么指示教诲,只是说要认知自己的本性,并不说禅定、解脱的方法。”印宗问:“为什么不说禅定、解脱的方法呢?”慧能回答说:“因为禅定和解脱是两种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印宗又问:“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慧能说:“法师你讲《涅槃经》,果明白佛性,这就是不二之法。例高贵德王菩萨曾问佛:果有人犯了四重禁,作了五逆罪,还有一阐提等,他们是不是断绝了善根佛性呢?佛回答说:善根有两种,一个是常,另一个是无常,可是佛性并没有常和无常之分别,所以不是断绝,这才叫做不二法门;五蕴和十八界,凡夫看见是两个,有智慧的人就能够懂得它们的本质并无分别。像这样无二的真性,就是佛性。”印宗听了我的回答,心欢喜,合掌作礼,说自己讲的经就像瓦砾;而仁者您的讲论,就像真金。于是印宗就为慧能剃发,并愿拜我为师。慧能就在菩提树下开始讲授东山法门。慧能从黄梅东山禅寺得到佛法真传,此后经历了无尽的辛苦和危险,曾经命悬丝。今终于能够和韦使、众位官员、僧尼、道人、信佛大众共同聚会,这都是我们经历累世的劫数修成的缘分,也是我们在过去世世中供养各代佛祖的功德,才能一起种下善根,这才能有幸听闻到上的顿教法门,和我获佛法的因缘过程。顿教是佛和祖师传下来的,并不是慧能自己的智慧发明。大家果愿意听受佛和祖师的教理,就要首先使自己的心念清净无染。听了以后,要各自去除疑惑,就像听佛和祖师亲自讲说一样。大家听了讲述后,都很高兴,行礼退出。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拼音版/注音版

liù zǔ tán jīng xíng yóu dì shí jié。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

huì néng。

慧能。

huì néng hòu zhì cáo xī,

慧能后至曹溪,

yòu bèi è rén xún zhú,

又被恶人寻逐,

nǎi yú sì huì,

乃于四会,

bì nàn liè rén duì zhōng,

避难猎人队中,

fán jīng yī shí wǔ zài,

凡经一十五载,

shí yǔ liè rén suí yí shuō fǎ。

时与猎人随宜说法。

liè rén cháng lìng shǒu wǎng,

猎人常令守网,

měi jiàn shēng mìng,

每见生命,

jǐn fàng zhī。

尽放之。

měi zhì fàn shí,

每至饭时,

yǐ cài jì zhǔ ròu guō。

以菜寄煮肉锅。

huò wèn,

或问,

zé duì yuē dàn chī ròu biān cài。

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yī rì sī wéi,

”一日思惟,

shí dāng hóng fǎ,

时当弘法,

bù kě zhōng dùn,

不可终遁,

suì chū zhì guǎng zhōu fǎ xìng sì,

遂出至广州法性寺,

zhí yìn zōng fǎ shī jiǎng niè pán jīng。

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shí yǒu fēng chuī fān dòng,

时有风吹幡动,

yī sēng yuē fēng dòng,

一僧曰风动,

yī sēng yuē fān dòng,

一僧曰幡动,

yì lùn bù yǐ。

议论不已。

huì néng jìn yuē bú shì fēng dòng,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

bú shì fān dòng,

不是幡动,

rén zhě xīn dòng。

仁者心动。

yī zhòng hài rán。

”一众骇然。

yìn zōng yán zhì shàng xí,

印宗延至上席,

zhēng jí ào yì,

徵诘奥议,

jiàn huì néng yán jiǎn lǐ dāng,

见慧能言简理当,

bù yóu wén zì。

不由文字。

zōng yún xíng zhě dìng fēi cháng rén,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

jiǔ wén huáng méi yī fǎ nán lái,

久闻黄梅衣法南来,

mò shì xíng zhě fǒu huì néng yuē bù gǎn。

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

zōng yú shì zuò lǐ,

”宗于是作礼,

gào qǐng chuán lái yī bō,

告请传来衣钵,

chū shì dà zhòng。

出示大众。

zōng fù wèn yuē huáng méi fù zhǔ,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

rú hé zhǐ shòu huì néng yuē zhǐ shòu jí wú,

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

wéi lùn jiàn xìng,

惟论见性,

bù lùn chán dìng jiě tuō。

不论禅定、解脱。

zōng yuē hé bù lùn chán dìng jiě tuō huì néng yuē wéi shì èr fǎ,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慧能曰:“为是二法,

bú shì fó fǎ,

不是佛法,

fó fǎ shì bù èr zhī fǎ。

佛法是不二之法。

zōng yòu wèn rú hé shì fó fǎ bù èr zhī fǎ huì néng yuē fǎ shī jiǎng niè pán jīng,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涅槃经》,

míng fó xìng shì fó fǎ bù èr zhī fǎ。

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rú gāo guì dé wáng pú sà bái fó yán fàn sì zhòng jìn,

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

zuò wǔ nì zuì,

作五逆罪,

jí yī chǎn tí děng,

及一阐提等,

dāng duàn shàn gēn fó xìng fǒu fú yán shàn gēn yǒu èr,

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

yī zhě cháng,

一者常,

èr zhě wú cháng,

二者无常,

fó xìng fēi cháng fēi wú cháng,

佛性非常非无常,

shì gù bù duàn,

是故不断,

míng wéi bù èr yī zhě shàn,

名为不二;一者善,

èr zhě bù shàn,

二者不善,

fó xìng fēi shàn fēi bù shàn,

佛性非善非不善,

shì míng bù èr yùn zhī yǔ jiè,

是名不二;蕴之与界,

fán fū jiàn èr,

凡夫见二,

zhì zhě le dá,

智者了达,

qí xìng wú èr,

其性无二,

wú èr zhī xìng,

无二之性,

jí shì fó xìng。

即是佛性。

yìn zōng wén shuō,

”印宗闻说,

huān xǐ hé zhǎng,

欢喜合掌,

yán mǒu jiǎ jiǎng jīng,

言某甲讲经,

yóu rú wǎ lì rén zhě lùn yì,

犹如瓦砾;仁者论议,

yóu rú zhēn jīn。

犹如真金。

yú shì wèi huì néng zhù fà,

于是为慧能祝发,

yuàn shì wèi shī。

愿事为师。

huì néng suì yú pú tí shù xià,

慧能遂于菩提树下,

kāi dōng shān fǎ mén。

开东山法门。

huì néng yú dōng shān dé fǎ,

慧能于东山得法,

xīn kǔ shòu jìn,

辛苦受尽,

mìng shì xuán sī。

命似悬丝。

jīn rì dé yǔ shǐ jūn guān liáo sēng ní dào sú tóng cǐ yī huì,

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

mò fēi lèi jié zhī yuán,

莫非累劫之缘,

yì shì guò qù shēng zhōng gōng yǎng zhū fú,

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

tóng zhǒng shàn gēn,

同种善根,

fāng shǐ dé wén rú shàng dùn jiào,

方始得闻如上顿教,

dé fǎ zhī yīn。

得法之因。

jiào shì xiān shèng suǒ chuán,

教是先圣所传,

bú shì huì néng zì zhì,

不是慧能自智,

yuàn wén xiān shèng jiào zhě,

愿闻先圣教者,

gè lìng jìng xīn。

各令净心。

wén le gè zì chú yí,

闻了各自除疑,

rú xiān dài shèng rén wú bié。

如先代圣人无别。

yī zhòng wén fǎ,

一众闻法,

huān xǐ zuò lǐ ér tuì。

欢喜作礼而退。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注释

曹溪:广东省韶关市南。

四会:广东省四会县,今新会县。

《涅槃经》:即《大般涅槃经》,主要教义是“一切众,悉有佛性”。

幡:寺院里的旗子,窄,是佛教法物。

仁者:佛教讲慈悲为怀,故可称和尚为仁者。这是慧能对法性寺僧人的尊称。

高贵德王菩萨:全称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四重禁:即奸淫、杀戮、偷盗、大妄语四重罪。

五逆:罪恶之极逆于常理,又叫五间业。

一阐提:佛教称断绝善根之极恶人为一阐提,但誓愿济度众自己不成佛的菩萨也被称作一阐提,所谓二种一阐提,这里是指前者。

蕴:指五蕴,又称五阴,即色、受、想、行、识。某甲:自称,相当于“我”。祝发:剃发。东山法门:指自己讲的佛法是从黄梅凭茂山弘忍处得到的真传。使:对韦琚的尊称。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赏析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一:“佛法不二”思想。

《六祖坛经》中记载,“为是二法(指禅定与解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寒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不灭,性相,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很明显,惠能佛法不二说法是佛家之心性一元论,道家之道一元论、气功之气一元论的另一个说法,慧能佛法不二的说法其实归根于道,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禅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学的影响。而且方东美先还从“格义学”角度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论证了中国佛学在形成阶段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二:自修自悟“顿悟成佛”。

“自修自悟”是惠能修禅基本原则,《六祖坛经》指出“善知识,见性自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惠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础上的。

《六祖坛经》还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惠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础上并不排斥“外善知识”的“示导作用”。

《六祖坛经》又指出“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自悟情种,菩提果自成”。惠能的自悟自修说明了他自力更的主张及揭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里,佛那到底是什么,惠能通过自悟则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一种直觉的辩证法。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看净说;惠能的顿见本性说等。其中,惠能的顿见本性说则最有代表性。惠能以众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惠能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六祖坛经》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之体现。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三:“不立文字”。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之渊源是释迦牟尼的“拈微笑”的典故。惠能南宗的“不立文字”之本意并非完全主张不要文字,也不仅仅是教导弟子们在学习经教时不执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遮蔽,努力去把握语言文字后所蕴含的真理。

《六祖坛经》指出“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超常、广大智慧的人,听到人讲说《金刚经》的话,就立即明白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知道了人的本性之中具有般若的智慧,自己还能用此智慧观察审视,所以也就不一定要借助文字。这种说法很现实。功在自然有,悟在无意,禅悟不应当受文字束缚。

惠能高举“不立文字”的旗帜,主要从下三方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变革:

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四:“三无”思想。

“三无”思想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把其视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坛经》进入《定慧品》,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念?《六祖坛经》的解释是:“于诸境上心不染着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或者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的时候,心不染着境界,同明镜,境来则现,境去则无。何为无相?《六祖坛经》说:“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实相无相,但实相也并非离开万物,别有所指,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于相,透过诸相,始能通达法性。

何为无住?《坛经》释曰:“念念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是心为境所缚,倘不住于境,则解脱也。所以般若思想以无住心,为修行的要领。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慧能 - []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慧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