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 听雨拼音版/注音版
qiū shuǐ tīng yǔ。
秋水 · 听雨。
nà lán xìng dé。
纳兰性德。
shuí dào pò chóu xū zhàng jiǔ,
谁道破愁须仗酒,
jiǔ xǐng hòu,
酒醒后,
xīn fān zuì。
心翻醉。
zhèng xiāng xiāo cuì bèi,
正香销翠被,
gé lián jīng tīng,
隔帘惊听,
nà yòu shì diǎn diǎn sī sī hé lèi。
那又是、点点丝丝和泪。
yì jiǎn zhú yōu chuāng xiǎo qì,
忆剪烛幽窗小憩,
jiāo mèng chuí chéng,
娇梦垂成,
pín huàn jué yī kuàng qiū shuǐ。
频唤觉一眶秋水。
yī jiù luàn qióng shēng lǐ,
依旧乱蛩声里,
duǎn qíng míng miè,
短檠明灭,
zěn jiào rén shuì。
怎教人睡。
xiǎng jǐ nián zōng jī,
想几年踪迹,
guò tóu fēng làng,
过头风浪,
zhǐ xiāo shòu yī duàn héng bō huā dǐ。
只消受、一段横波花底。
xiàng yōng jì dēng qián tí qǐ。
向拥髻灯前提起。
shén rì hái lái,
甚日还来,
tóng lǐng lüè yè yǔ kōng jiē zī wèi。
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
秋水 · 听雨赏析
这里所说的“雨”显然是指秋雨,诗人听到秋雨声声而生情动感。
上片劈头三句先说借酒浇愁不但解不开愁,反倒愁上添愁了。这里就先为全篇定下了基调。接下三句说正在孤眠难禁的时候,忽听到帘外的雨声,而那点点丝丝的雨不也是离人眼中的泪。又三句则是由听雨而惹来的回忆,忆起了同她在窗前小憩,把她从梦中唤醒时那秋水般的双眼,那情那景仿佛就在面前。
下片说而今情景依旧,可面对着短檠灯,忽明忽暗,怎么也不能入睡。这又使诗人转念想到几年来的宦海里浮沉,心情悒郁,而在这令他不快的游宦中,只有她伴我在花下时,那美丽的眼波使我安慰了。最后三句再转,又忆起当初灯前相问的情景来,说当日曾一同领略过夜雨空阶滋味,如今雨声依然,可人却不在身边了。词之笔势灵动,忽此忽彼,忽眼前实景,忽忆旧铺叙,写得扑朔凄迷,幽恨深长。“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等语,又颇含身世之感,耐人寻味。
斯人去后,诗人的生命里只剩下“乱蛩声里,短檠明灭”,漫长的秋夜,雨滴敲打着空阶无法人眠。年轻的纳兰不知独自熬过了多少个失眠夜,他也曾想过借酒浇愁,得出的结论却是“谁道破愁须仗酒?”这酒醒后,心反而醉得更深,痛得更多。
妻子离世后,纳兰的日子,秋雨绵绵,恨绵绵。纳兰三十一岁英年早逝,对他来讲,也许其中的裨益远大于遗憾。
-
暂无!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词人、学者,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时期重臣纳兰明珠长子。
纳兰容若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尔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极(孟古哲哲子)。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亲兄)之女爱新觉罗氏,父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容若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