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唐宣州(今安徽宣城)人,郡望河间,字文房。早岁居洛阳。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唐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释褐长洲尉。唐肃宗至德三载(西元七五八年)摄海盐令。同年以事下狱,贬南巴尉,复勘后得量移。唐代宗永泰元年(西元七六五年)后入京。大历初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驻扬州。后擢鄂岳转运留后。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唐德宗建中初迁随州刺史。建中三年(西元七八二年)李希烈叛,据随州,文房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贞元六年(西元七九〇年)前后。刘随州年辈与杜少陵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 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 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虚谷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十二》方仪卫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馀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十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王阮亭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何世璂《然镫记闻》)其集称《刘随州集》,一作十卷,一作十一卷。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全唐诗》存诗五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二首。其事迹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十六·刘长卿》、《唐才子传·卷二·刘长卿传》等处,颇多缺误。今人傅璇琮主编之《〈唐才子传〉校笺》考辨较备。
以下是刘长卿作品集:
- «
- »
推荐诗词古文
- 闻捷
- 亡伯提刑郎中輓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
- 前庭
- 新晴
- 点绛唇 · 攠记四月之游
- 题红蕙花诗册尾
- 石碏谏宠州吁
- 点绛唇 · 其一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近復生紫芝十二本
- 元白拿舟相访出纸求书因书此以归其纸
- Edward Fitzgerald英译波斯酃醅雅(Rub ai
- 宫词一百首
- 吴江县寺留题
- 重阳后绝句五首
- 卷二·女子
- 本草纲目·木部·鬆
- 闺人赠远
- 鹊桥仙 · 其一十三丁卯七夕
- 时为桂林之役前一日刑部刘公置酒相饯曾节夫预焉既而刘公用陶靖节斜川诗韵见贻亦復同赋以谢
- 占晴
- 幽命
- 泗州登马子山观漕亭
- 薛士昭主管母夫人加封送酒为寿薛有诗谢次韵以酬
- 与惠夫若拙小酌郡斋再用联字韵并寄子绍
- 寄赠廉访梅公
- 卜算子
- 南乡子 · 和辛稼轩多景楼
- 思朐阳春游感旧寄柴司徒五首
- 为舟人万氏题象图
- 赋得乱山残雪后
- 和斜径
- 雁
- 寄月塘
- 高士咏混元皇帝
- 陆川尉吴子实死于李接之难
- 勇虫嘆
- 应制赐宋承旨马
- 春日寻李□师
- 赠张龙坪尹归安兼省觐
- 哭西庵孙先生前翰林典籍吏科给事
- 舟中赠无心上人时附载还金山
- 哭黄伟山内兄
- 偶成
- 洞庭题咏十一首广福上真宫
- 乌石山天王寺
- 宫词七首
- 冬日寄示两儿及甥
- 放棹
- 题睢阳双庙二首其二
- 山门六题寄圣俞夕阳岩
- 鬆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