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三节 拼音版/注音版
mèng zǐ dì shí yī juàn gào zi shàng dì sān jié。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三节 。
mèng zǐ。
孟子。
gào zǐ yuē shēng zhī wèi xìng。
告子曰:“生之谓性。
mèng zǐ yuē shēng zhī wèi xìng yě,
”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
yóu bái zhī wèi bái yǔ yuē rán。
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bái yǔ zhī bái yě,
” “白羽之白也,
yóu bái xuě zhī bái bái xuě zhī bái,
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
yóu bái yù zhī bái yǔ yuē rán。
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rán zé quǎn zhī xìng,
”“然则犬之性,
yóu niú zhī xìng niú zhī xìng,
犹牛之性;牛之性,
yóu rén zhī xìng yǔ。
犹人之性与?”。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三节 赏析
本章承前二章,继续写告子、孟子争辩人的天性到底是什么。
法家认为“性恶”,儒家认为“性善”,这都是道德评价。墨家学者告子认为,人的天性无所谓善恶,只有求生的本能罢了。
孟子等儒家学者认为,人有仁义礼智,而动物没有,这就是所谓“人禽之别”,所以他用“归谬法”反驳告子。但稍懂动物学的人都知道,动物也有舐犊之情,也有雄雌之情,也有反哺之情,未必就没有仁义礼智“四端”。儒家学说未必无懈可击。
虽因表述的原因,告子并没有讲清楚人的天性究竟为何物,但他排除了道德评价这一标准,这一思路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告子论性,前后四章,语虽不同,然其大指不外乎此,与近世佛氏所谓作用是性者略相似。”
“白之谓白,犹言凡物之白者,同谓之白,更无差别也。白羽以下,孟子再问而告子曰然,则是谓凡有生者同是一性矣。”
“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生者,人之所得于天之气也。性,形而上者也;气,形而下者也。人物之生,莫不有是性,亦莫不有是气。然以气言之,则知觉运动,人与物若不异也;以理言之,则仁义礼智之?岂物之所得而全哉?此人之性所以无不善,而为万物之灵也。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所谓气者当之,是以杞柳湍水之喻,食色无善无不善之说,纵横缪戾,纷纭舛错,而此章之误乃其本根。所以然者,盖徒知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而不知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人与物异也。孟子以是折之,其义精矣。”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孟子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