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 文王世子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腹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脱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为世子也。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龠师学戈,龠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
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间三席,可以问。终则负墙,列事未尽,不问。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凡大合乐,必遂养老。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教世子。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语使能也。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之!」是故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成王幼,不能莅阼,以为世子,则无为也,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也。君之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是故,养世子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故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君在则礼然,然而众着于君臣之义也。」其三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谓之臣,居子与臣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周公践阼。
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爱,明父子之义、长幼之序。其朝于公:内朝,则东面北上;臣有贵者,以齿。其在外朝,则以官,司士为之。其在宗庙之中,则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登馂献受爵,则以上嗣。庶子治之,虽有三命,不逾父兄。其公大事,则以其丧服之精粗为序。虽于公族之丧亦如之,以次主人。若公与族燕,则异姓为宾,膳宰为主人,公与父兄齿。族食,世降一等。其在军,则守于公祢。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于公宫,正室守大庙,诸父守贵宫贵室,诸子诸孙守下宫下室。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练祥则告。族之相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免,有司罚之。至于赗赙承含,皆有正焉。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其刑罪,则纤剸,亦告于甸人。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虽然,必赦之。」有司对曰:「无及也!」反命于公,公素服不举,为之变,如其伦之丧。无服,亲哭之。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虽有贵者以齿,明父子也。外朝以官,体异姓也。宗庙之中,以爵为位,崇德也。宗人授事以官,尊贤也。登馂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也。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不夺人亲也。公与族燕则以齿,而孝弟之道达矣。其族食世降一等,亲亲之杀也。战则守于公祢,孝爱之深也。正室守大庙,尊宗室,而君臣之道着矣。诸父诸兄守贵室,子弟守下室,而让道达矣。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敬吊临赙赗,睦友之道也。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国有伦;邦国有伦,而众乡方矣。公族之罪,虽亲不以犯有司,正术也,所以体百姓也。刑于隐者,不与国人虑兄弟也。弗吊,弗为服,哭于异姓之庙,为忝祖远之也。素服居外,不听乐,私丧之也,骨肉之亲无绝也。公族无宫刑,不剪其类也。天子视学,大昕鼓征,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修之以孝养也。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众以事,达有神,兴有德也。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焉,而上下之义行矣。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幼于东序。」终之以仁也。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修之以孝养,纪之以义,终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举事而众皆知其德之备也。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而众安得不喻焉?《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世子之记曰: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问于内竖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世子,世子色忧不满容。内竖言「复初」,然后亦复初。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羞。必知所进,以命膳宰,然后退。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玄而养。膳宰之馔,必敬视之;疾之药,必亲尝之。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尝馔寡,世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初,然后亦复初。
礼记 · 文王世子翻译文
文王当太子的时候,每天三次到他父亲王季那里去请安。第一次是鸡叫头遍就穿好了衣服,来到父王的寝门外,问值班的内竖:“今天父王的一切都平安吧?”内竖回答:“一切平安。”听到这样的回答,文王就满脸喜色。第二次是中午,第三次是傍晚,请安的仪节都和第一次一样。如果王季身体欠安,内竖就会向文王察告,文王听说之后,就满脸忧色,连走路都不能正常迈步。王季的饮食恢复如初,然后文王的神态才能恢复正常。每顿饭端上来的时候,文王一定要亲自察看饭菜的冷热;每顿饭撤下去的时候,文王一定要问吃了多少。同时交待掌厨的官员:“吃剩的饭菜不要再端上去。”听到对方回答“是”,文王才放心地离开。武王做太子时,就以文王做太子时的行为为榜样,不敢有一点走样。文王如果有病,武王就头不脱冠衣不解带地昼夜侍养。文王吃饭少,武王也就吃饭少;文王吃饭增多,武王也就随着增多。如此这般的十二天以后,文王的病也就好了。
文王问武王道:“你做过什么梦吗?”武王答道:,”我梦见天帝给我九龄。”文王说:“你认为这个梦是暗示什么呢?”武王说:“西方还有九国尚未归顺,君王您大概最终要将他们占有吧。”文王说:“你理解的不对。古代把年也叫做龄,齿也是龄。我的寿限是一百,你的寿限是九十,我把我的寿限给你三年。”于是,文王活到九十七岁就死了,而武王活到九十三岁才死。
成王年幼,不能即位履行天子职务,由周公出面辅助,代行天子职权。周公把教育太子的一套规定搬了出来,要求自己的儿子伯禽在陪伴成王时首先做到,目的就是要让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长幼之道。成王如果有做不到的地方,周公就痛打伯禽,使成王看了懂得如何做个太子。以上是《文王之为世子》。
凡教育太子及太学生,一定要因时制宜。春夏二季教手执干戈的武舞,秋冬二季教手执羽篱的文舞,地点都是在东序。小乐正负责教执干舞,太骨帮助他;篱师负责教执戈舞,篱师皿帮助他。旎人负责教南夷之乐,太青则在旁击鼓为节。春季诵读 章,夏季练习为诗章谱曲,这两项都由太师来教。秋冬在警宗学礼,由主管礼的官员来教。冬季读《尚书》,由精通《尚书》的官员来教。教礼是在警宗,教《书》是在上库。
凡是祭祀、养老乞言和合语的礼节,都由小乐正在东序教太子及太学生。太乐正教他们手执干戚的武舞。合语、养老乞言的礼节,都由太乐正传授其义理,由大司成评说,地点也在东序。凡在大司成身旁陪坐,与大司成之间要有三席的距离。可以向大司成发问,间毕则退回靠墙的位置。大司成的话还没有讲完,不可发问。
每季开学,都要向先师行释奠礼。春季的释奠由春季的主讲教师主持,夏、秋、冬三季也是这样。凡是诸侯根据天子命令始建的学校,一定要对先圣先师行释奠礼,而且祭品要比平常贵重,用束帛。凡行释奠礼,必有音乐、舞蹈的联合演出;如果碰上国家有战争灾荒,那就只行释奠礼,取消演出。凡天子视学时的大规模音乐、舞蹈演出的次日,天子一定要接着举行养老之礼。
凡是在郊学中考评学生,一定要把出类拔萃的人才举荐上来。有的因品德优异而被录取,有的因才能卓绝而被选拔,有的因善于辞令而被录用。对于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也在训话中加以劝勉,促其上进,以待下次考评。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如果三个问题他有一个回答得好,就按照曲艺系列晋升其等级,并称之谓“郊人”“郊人”的待遇低于选士、俊士,他们不能进入国家最高学府,也不能在乡饮酒礼中充当宾、介。诸侯国刚开始建立学校的,?对新制成的礼乐之器要杀牲祭之,并涂以牲血,祭时要用束帛。然后举行释菜礼,此后没有歌舞演出,也用不着分发舞具。礼毕,在东序招待来宾,用一献之礼,没有槟相,没有合语,简单完事就行了。以上为《教世子》节。
夏商周三代的国君在教育太子时,一定要用礼乐。乐,可以陶冶精神;礼,可以美化外表。礼乐互相渗透于心,表现于外,其结果就能使太子顺利成长,养成外貌恭敬而又有温文尔雅的气质。设立太傅、少傅来培养太子,目的是要让他知道父子、君臣的关系该如何相处。太傅的责任是把父子、君臣之道讲说明白并且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少傅的责任是把太傅所讲的、所做的给太子仔细分析使之领会。太傅、少傅、师、保,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太子左右,形影不离,所以他们讲的内容太子都能够明白,而太子的美德也就容易培养成功。师的责任,是把古人的行事说给太子听,并分析其善恶得失,使太子懂得择善而从。保的责任,是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以此来影响太子,从而使太子的一言一行都合乎规范。古《记》上说:“虞夏商周四代,有师、保、疑、承作为太子的辅佐。设立四辅及三公之官,不一定全套都设,有合适的人选则设,否则就不设,宁缺勿滥。”这话的意思是说设官必须任能。君子说:“太子的道德非常重要,太子的道德养成了,负责教育太子的师保也会被人尊重;负责教育太子的师保受人尊重,则百官正直;百官正直,就会国家大治。这是指太子有朝一日为君而言的。”仲尼说:“从前周公代替成王处理国事,治理天下,把教育太子的一套规定搬了出来,要求自己的儿子伯禽在陪伴成王时做到,这是为了使成王养成好的品德。听人说:‘作臣子的,如果牺牲自己但却能为国君带来好处,这样的事就值得做。’何况仅仅是暂时改变一下身份就能使国君从中得到好处呢?周公自然是乐于这样做的。”所以,懂得了如何做人的儿子,然后才可以做人的父亲;懂得了如何做人的臣子,然后才可以做人们的国君;懂得了如何侍奉他人,然后才能使唤他人。成王年幼,不能即位,把他作为太子来培养,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周公才把教育太子的一套规定搬了出来,要求本来不是太子的伯禽遵守,让伯禽整天和成王在一起,就是想叫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长幼的道理。国君和太子的关系,从血缘来讲是父亲,从尊卑来讲是国君,既有为父之亲,又有为君之尊,然后才能统治天下,由此可见,培养太子不可不慎重。做一件事情而能同时得到三个好的结果,只有太子一人而已,这是指太子在太学里不摆架子,不自命不凡,而是按年龄大小来和同学们叙礼之事而言。所以,太子在太学中按年龄大小与众叙礼,国人看到后,说:“太子是我们未来的国君却与我们按年龄叙礼’,如此谦让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太子有父在就礼当如此。”于是众人也就懂得父子之道了。这是第一个好结果。第二个,有人会问:“太子是我们未来的国君却与我们按年龄叙礼,如此谦让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太子在有国君在的时候就礼当如此。”于是众人也就明白君臣之义了。第三个,还有人会问:“太子是我们未来的国君却与我们按年龄叙礼,如此谦让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年幼者应当尊敬年长者。”于是众人也就明白长幼之间的礼节了。所以说,父在,:太子就是儿子;君在,太子就是臣子,一太子具有儿子和臣子的双重身份,所以他既要尊敬国君,也要热爱父亲。所以要教育他如何处理好父子关系,如何处理好君臣关系‘,如可处理好长幼关系。父子、君臣、’长幼的关系处理得好,一然后国家才可以得到治理。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乐正负责太子的学业精进,太师负责太子的道德培养,造就二个德业卓绝的领袖,天下便会得到太平。”《周公践昨》说的就是太子。以上是
庶子的政务是管理国君的族人,用孝梯、睦友、慈爱的伦理教育他们,使他们明白父子关系的含义,长幼之间的礼节。国君的族人朝见国君,如果是在内朝,则面向东,以北为上位;朝臣中如有地位尊贵者,其位置顺序也只按照年龄辈分排列,由庶子负责安排,即令是贵为上卿,其位置也要在父兄之后。如果是在外朝,那就要以官爵的高低排列位置,由司士具体负责。如果是在宗庙之中,位置的排列如同外朝,根据爵位的高低和官职的不同,由宗人负责给他们分派差使。但是,祭祀中的登堂分食祭品、向尸献酒、饮奠解,这些事一定要由国君的嫡长子来做。遇到国君的丧事,则按照丧服的精粗排列顺序,即令是国君族人的丧事,也照此办理,由孝子领头,其后按亲疏关系逐个往下排。如果是国君与族人宴饮,就要由异姓的人作宾,由膳宰代理主人,以便酬醉尽礼。至于席位的座次,国君对其父辈兄辈,还要按辈分年龄来排。合族聚餐的活动,按照族人与国君的亲疏关系,每隔一世则递降一等。族人如果随军外出,要守卫在行主旁边。国君如果有出国活动,庶子留守国内,就要派公族中没有职事的人守卫宫庭,派公族中的嫡子守卫太祖之庙,派诸父辈守卫路寝,派诸子辈守卫亲庙,派诸孙辈守卫燕寝。同一高祖的子孙,只要高祖的神主尚未迁出,即使有的族人已沦为平民,遇到举行冠礼、娶妻,一定要向国君察告,有丧事也要讣告,到了小祥、大祥之祭,也要察告。族人之间的互相往来,应该吊唁的不去吊唁,应该戴免的不戴免,有关官员将给予处罚。至于帽膊赠含,也都有一定之规。
国君的族人如果犯有死罪,则交付甸人将其绞死。国君的族人如果犯有刑罪,则或针刺或刀割,也告于甸人由其执行。国君的族人犯罪,不适用宫刑,这是为了不绝其类。案件判决之后,有关官吏向国君请示,如果所犯是死罪,就说:“族人某某所犯之罪属于大辟。”如果所犯是刑罪,就说:“族人某某所犯之罪属于小辟。”国君说:“饶了他吧。”有关官吏则回答:“法不容恕。”国君又说:“饶了他吧。”有关官吏也照旧回答:“法不容恕。”等到国君第三次求情,有关官员就不再回答,径自走出,将犯人交付甸人行刑。国君又派人追来,传命说:“即令有罪,也一定要赦免他。”有关官员回答说:“已经来不及了。”行刑之后,报告国君。国君为其改穿素服,取消盛撰,并依照与死者亲疏关系应有的礼数,为之改变日常生活。但因其有辱祖宗,所以不为之穿孝,而亲哭之于异姓之庙。
国君的族人可以在内朝朝见,这表示族人内部的相亲。族人中即使有地位高贵者也得按辈分叙礼,这是表示父子之情重于爵位贵贱。在外朝朝见以官位高低为序,这是为了表示对异姓的亲近。宗庙之中,按爵位高低安排位置,这是表示尊崇有德之人。宗人按照官职分派差使,这是表示尊重贤人。登堂分食祭品、饮奠解的工作由嫡长子来做,这是表示尊祖敬宗。丧事以丧服的轻重为序,这是为了避免亲疏关系乱套。国君同族人一道宴饮,其席位按辈分年龄排列,这样一来,孝佛的道理就体现出来了。合族聚餐,每隔一代,递降一等,这表示对待亲疏是有区别的。作战时由族人守卫行主,这表示孝敬祖先的深切。由嫡子们守卫太庙,这是表示尊重宗室,而君臣之道也可从而得到体现。由诸父诸兄守卫路寝,子辈孙辈守卫燕寝,谦让之道也就体现出来了。彼此是同一个高祖的子孙,祖庙的神主尚未迁出,那么大家就都是五服以内的亲属,即令有的人沦为平民,在加冠、娶亲的时候也要向国君察告,死了也一定要讣告,这是表示不忘记亲属。有的族人与国君的血亲关系还没有超过五服而已沦为平民,这表示国君卑视无能之人。对族人的丧事,吊唁、哭临、赠送财物、赠送车马,这体现了同族人的互相关心和帮助。古时候,只要庶子之官能够胜任其职,国家就会井然有序;国家井然有序,民众也就争着趋向礼义了。国君的族人犯罪,尽管有亲属关系,国君也不因此而干扰司法部门的公正执行法令,以此表明公族犯法,与庶民同罪。在隐蔽之处行刑,这是为了不使国人联想到族人自相残杀。对犯了死罪的族人,不去吊唁,不为之穿孝,哭于异姓之庙,这是因为他有辱祖宗,所以疏远他。但又为之改穿素服,住在室外,不听音乐,这只是表示个人的哀悼,骨肉之亲的感情尚存。公族犯罪,不适用于宫刑,这是为了不绝其后代。
天子视察太学这一天,天刚亮就擂起集合的鼓声,好让学生们迅速起床。学生们到齐之后,等待天子驾临,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开始行事,举行常规的礼仪,祭奠先圣先师。有关官员把这些事情做完后向天子报告,天子这才动身到举行养老典礼的会场。天子来到东序,亲自释奠于先老,然后就安排三老、五更、群老的席位。天子亲自检查肴撰酒醛,过问孝敬老人的各种美味是否齐备。当这一切就绪之后,于是奏乐迎接被养的贵宾。贵宾进门后先即位于西阶下,天子退酌醛酒敬献,行孝养老人之礼。礼毕,贵宾登堂入席,由乐队登堂歌唱《清庙》。歌毕,贵宾们自由发言,谈听歌的感想,以成就天子养老的重要意义。贵宾的发言,都是围绕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以印证《清庙》之歌的深刻涵义,这是养老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堂下管乐队奏着《象》曲,舞蹈队跳着《大武》的舞蹈,挑选大批的学生从事演奏,以表达周之灭商,是天命神授,文王、武王有德当兴。明确了君臣之位、贵贱之等,上下的关系就容易处理了。等到有关官员报告演奏完毕,天子就命令与会的公侯伯子男诸侯及百官:“你们回去后也要在东序举行养老之礼。”天子以这句仁及天下的话结束了这场养老之礼。所以,圣人的记录养老之事,是从大处着眼,爱老敬老,以典礼的形式进行,极尽其孝养的能事,不仅记述的都合乎义理,而且末了还体现了天子的大恩大德。因此,古人举行一次大的典礼,众人可以从中看出他的无德不备。古时的君子,举行大的典礼,从头到尾都极其谨慎,这样一来,众人怎会不理解其意义呢。《说命》中说:“思念终和始常在于学习。”
《世子之记》上说:作为太子,应于一早一晚到父王路寝门外,向内竖问道:“父王今天身体好吗?”内竖回答:“今天很好。”听到这种回答,太子才面有喜色。父王如有身体不适,内竖就应向太子报告,太子就面有忧色,表情失常。等到内竖报告说国王已经康复,然后太子的一切也才恢复正常。早晚的饭菜端上来时,太子一定要察看饭菜的凉热是否合适;饭菜撤下来时,太子要问父王吃得怎样。父王的饭菜,一定要知道下顿该进什么,、向掌厨的官员交代清楚,然后才离开。如果内竖报告父王患病较重,太子就要亲自斋戒祈祷,穿戴玄冠玄端,精心侍养。厨房送来的饭菜,一定要仔细检查;治病的药,一定要自己先尝一尝。父王如果能够较多进食,则太子也能随着多吃;父王如果进食较少,则太子也不可能吃饱。只有到了父王一切恢复正常之日,太子才能一切恢复正常
-
暂无!
礼记 · 文王世子拼音版/注音版
lǐ jì wén wáng shì zǐ。
礼记 · 文王世子。
dài shèng。
戴圣。
wén wáng zhī wèi shì zǐ,
文王之为世子,
cháo yú wáng jì,
朝于王季,
rì sān。
日三。
jī chū míng ér yī fú,
鸡初鸣而衣服,
zhì yú qǐn mén wài,
至于寝门外,
wèn nèi shù zhī yù zhě yuē jīn rì ān fǒu hé rú nèi shù yuē ān。
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
wén wáng nǎi xǐ。
」文王乃喜。
jí rì zhōng,
及日中,
yòu zhì,
又至,
yì rú zhī。
亦如之。
jí mò,
及莫,
yòu zhì,
又至,
yì rú zhī。
亦如之。
qí yǒu bù ān jié,
其有不安节,
zé nèi shù yǐ gào wén wáng,
则内竖以告文王,
wén wáng sè yōu,
文王色忧,
xíng bù néng zhèng lǚ。
行不能正履。
wáng jì fù shàn,
王季腹膳,
rán hòu yì fù chū。
然后亦复初。
shí shàng,
食上,
bì zài,
必在,
shì hán nuǎn zhī jié,
视寒暖之节,
shí xià,
食下,
wèn suǒ shàn mìng shàn zǎi yuē mò yǒu yuán yīng yuē nuò。
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
rán hòu tuì。
」然后退。
wǔ wáng shuài ér xíng zhī,
武王帅而行之,
bù gǎn yǒu jiā yān。
不敢有加焉。
wén wáng yǒu jí,
文王有疾,
wǔ wáng bù tuō guàn dài ér yǎng。
武王不脱冠带而养。
wén wáng yī fàn,
文王一饭,
yì yī fàn wén wáng zài fàn,
亦一饭;文王再饭,
yì zài fàn。
亦再饭。
xún yǒu èr rì nǎi jiān。
旬有二日乃间。
wén wáng wèi wǔ wáng yuē nǚ hé mèng yǐ wǔ wáng duì yuē mèng dì yǔ wǒ jiǔ líng。
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
wén wáng yuē nǚ yǐ wéi hé yě wǔ wáng yuē xī fāng yǒu jiǔ guó yān,
」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
jūn wáng qí zhōng fǔ zhū wén wáng yuē fēi yě。
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
gǔ zhě wèi nián líng,
古者谓年龄,
chǐ yì líng yě。
齿亦龄也。
wǒ bǎi ěr jiǔ shí,
我百尔九十,
wú yǔ ěr sān yān。
吾与尔三焉。
wén wáng jiǔ shí qī nǎi zhōng,
」文王九十七乃终,
wǔ wáng jiǔ shí sān ér zhōng。
武王九十三而终。
chéng wáng yòu,
成王幼,
bù néng lì zuò,
不能莅阼,
zhōu gōng xiāng,
周公相,
jiàn zuò ér zhì。
践阼而治。
kàng shì zǐ fǎ yú bó qín,
抗世子法于伯禽,
yù lìng chéng wáng zhī zhī fù zǐ jūn chén cháng yòu zhī dào yě chéng wáng yǒu guò,
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
zé tà bó qín,
则挞伯禽,
suǒ yǐ shì chéng wáng shì zǐ zhī dào yě。
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
wén wáng zhī wèi shì zǐ yě。
文王之为世子也。
fán xué shì zǐ jí xué shì,
凡学世子及学士,
bì shí。
必时。
chūn xià xué gān gē,
春夏学干戈,
qiū dōng xué yǔ yuè,
秋冬学羽龠,
jiē yú dōng xù。
皆于东序。
xiǎo yuè zhèng xué gàn,
小乐正学干,
dà xū zàn zhī。
大胥赞之。
yuè shī xué gē,
龠师学戈,
yuè shī chéng zàn zhī。
龠师丞赞之。
xū gǔ nán。
胥鼓南。
chūn sòng xià xián,
春诵夏弦,
dà shī zhào zhī。
大师诏之。
gǔ zōng qiū xué lǐ,
瞽宗秋学礼,
zhí lǐ zhě zhào zhī dōng dú shū,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
diǎn shū zhě zhào zhī。
典书者诏之。
lǐ zài gǔ zōng,
礼在瞽宗,
shū zài shàng xiáng。
书在上庠。
fán jì yǔ yǎng lǎo,
凡祭与养老,
qǐ yán,
乞言,
hé yǔ zhī lǐ,
合语之礼,
jiē xiǎo yuè zhèng zhào zhī yú dōng xù。
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
dà yuè zhèng xué wǔ gàn qī,
大乐正学舞干戚,
yǔ shuō,
语说,
mìng qǐ yán,
命乞言,
jiē dà yuè zhèng shòu shù,
皆大乐正授数,
dà sī chéng lùn shuō zài dōng xù。
大司成论说在东序。
fán shì zuò yú dà sī chéng zhě,
凡侍坐于大司成者,
yuǎn jìn jiān sān xí,
远近间三席,
kě yǐ wèn。
可以问。
zhōng zé fù qiáng,
终则负墙,
liè shì wèi jǐn,
列事未尽,
bù wèn。
不问。
fán xué,
凡学,
chūn guān shì diàn yú qí xiān shī,
春官释奠于其先师,
qiū dōng yì rú zhī。
秋冬亦如之。
fán shǐ lì xué zhě,
凡始立学者,
bì shì diàn yú xiān shèng xiān shī jí xíng shì,
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
bì yǐ bì。
必以币。
fán shì diàn zhě,
凡释奠者,
bì yǒu hé yě,
必有合也,
yǒu guó gù zé fǒu。
有国故则否。
fán dà hé lè,
凡大合乐,
bì suì yǎng lǎo。
必遂养老。
fán yǔ yú jiāo zhě,
凡语于郊者,
bì qǔ xián liǎn cái yān。
必取贤敛才焉。
huò yǐ dé jìn,
或以德进,
huò yǐ shì jǔ,
或以事举,
huò yǐ yán yáng。
或以言扬。
qǔ yì jiē shì zhī,
曲艺皆誓之,
yǐ dài yòu yǔ。
以待又语。
sān ér yī yǒu yān,
三而一有焉,
nǎi jìn qí děng,
乃进其等,
yǐ qí xù,
以其序,
wèi zhī jiāo rén,
谓之郊人,
yuǎn zhī。
远之。
yú chéng jūn yǐ jí qǔ jué yú shàng zūn yě。
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
shǐ lì xué zhě,
始立学者,
jì xìng qì yòng bì,
既兴器用币,
rán hòu shì cài bù wǔ bù shòu qì,
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
nǎi tuì。
乃退。
bīn yú dōng xù,
傧于东序,
yī xiàn,
一献,
wú jiè yǔ kě yě。
无介语可也。
jiào shì zǐ。
教世子。
fán sān wáng jiào shì zǐ bì yǐ lǐ yuè。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lè,
乐,
suǒ yǐ xiū nèi yě lǐ,
所以修内也;礼,
suǒ yǐ xiū wài yě。
所以修外也。
lǐ yuè jiāo cuò yú zhōng,
礼乐交错于中,
fā xíng yú wài,
发形于外,
shì gù qí chéng yě yì,
是故其成也怿,
gōng jìng ér wēn wén。
恭敬而温文。
lì dà fù shǎo fù yǐ yǎng zhī,
立大傅、少傅以养之,
yù qí zhī fù zǐ jūn chén zhī dào yě。
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dà fù shěn fù zǐ jūn chén zhī dào yǐ shì zhī shǎo fù fèng shì zǐ,
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
yǐ guān dà fù zhī dé xíng ér shěn yù zhī。
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dà fù zài qián,
大傅在前,
shǎo fù zài hòu rù zé yǒu bǎo,
少傅在后;入则有保,
chū zé yǒu shī,
出则有师,
shì yǐ jiào yù ér dé chéng yě。
是以教喻而德成也。
shī yě zhě,
师也者,
jiào zhī yǐ shì ér yù zhū dé zhě yě bǎo yě zhě,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
shèn qí shēn yǐ fǔ yì zhī ér guī zhū dào zhě yě。
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jì yuē yú xià shāng zhōu,
《记》曰:「虞、夏、商、周,
yǒu shī bǎo,
有师保,
yǒu yí chéng。
有疑丞。
shè sì fǔ jí sān gōng。
」设四辅及三公。
bù bì bèi,
不必备,
wéi qí rén。
唯其人。
yǔ shǐ néng yě。
语使能也。
jūn zǐ yuē dé,
君子曰德,
dé chéng ér jiào zūn,
德成而教尊,
jiào zūn ér guān zhèng,
教尊而官正,
guān zhèng ér guó zhì,
官正而国治,
jūn zhī wèi yě。
君之谓也。
zhòng ní yuē xī zhě zhōu gōng shè zhèng,
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
jiàn zuò ér zhì,
践阼而治,
kàng shì zǐ fǎ yú bó qín,
抗世子法于伯禽,
suǒ yǐ shàn chéng wáng yě。
所以善成王也。
wén zhī yuē wéi rén chén zhě,
闻之曰:为人臣者,
shā qí shēn yǒu yì yú jūn zé wèi zhī,
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kuàng yú qí shēn yǐ shàn qí jūn hū zhōu gōng yōu wèi zhī shì gù zhī wéi rén zi,
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之!」是故知为人子,
rán hòu kě yǐ wéi rén fù zhī wéi rén chén,
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
rán hòu kě yǐ wéi rén jūn zhī shì rén,
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
rán hòu néng shǐ rén。
然后能使人。
chéng wáng yòu,
成王幼,
bù néng lì zuò,
不能莅阼,
yǐ wéi shì zǐ,
以为世子,
zé wú wéi yě,
则无为也,
shì gù kàng shì zǐ fǎ yú bó qín,
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
shǐ zhī yǔ chéng wáng jū,
使之与成王居,
yù lìng chéng wáng zhī zhī fù zǐ jūn chén cháng yòu zhī yì yě。
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也。
jūn zhī yú shì zǐ yě,
君之于世子也,
qīn zé fù yě,
亲则父也,
zūn zé jūn yě。
尊则君也。
yǒu fù zhī qīn,
有父之亲,
yǒu jūn zhī zūn,
有君之尊,
rán hòu jiān tiān xià ér yǒu zhī。
然后兼天下而有之。
shì gù,
是故,
yǎng shì zǐ bù kě bù shèn yě。
养世子不可不慎也。
xíng yī wù ér sān shàn jiē dé zhě,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
wéi shì zǐ ér yǐ。
唯世子而已。
qí chǐ yú xué zhī wèi yě。
其齿于学之谓也。
gù shì zǐ chǐ yú xué,
故世子齿于学,
guó rén guān zhī yuē jiāng jūn wǒ ér yǔ wǒ chǐ ràng hé yě yuē yǒu fù zài zé lǐ rán,
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
rán ér zhòng zhī fù zǐ zhī dào yǐ。
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
qí èr yuē jiāng jūn wǒ ér yǔ wǒ chǐ ràng hé yě yuē yǒu jūn zài zé lǐ rán,
」其二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君在则礼然,
rán ér zhòng zhe yú jūn chén zhī yì yě。
然而众着于君臣之义也。
qí sān yuē jiāng jūn wǒ ér yǔ wǒ chǐ ràng hé yě yuē cháng cháng yě,
」其三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
rán ér zhòng zhī cháng yòu zhī jié yǐ。
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
gù fù zài sī wèi zi,
」故父在斯为子,
jūn zài sī wèi zhī chén,
君在斯谓之臣,
jū zi yǔ chén zhī jié,
居子与臣之节,
suǒ yǐ zūn jūn qīn qīn yě。
所以尊君亲亲也。
gù xué zhī wèi fù zǐ yān,
故学之为父子焉,
xué zhī wèi jūn chén yān,
学之为君臣焉,
xué zhī wèi cháng yòu yān,
学之为长幼焉,
fù zǐ jūn chén cháng yòu zhī dào dé,
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
ér guó zhì。
而国治。
yǔ yuē yuè zhèng sī yè,
语曰:「乐正司业,
fù shī sī chéng,
父师司成,
yī yǒu yuán liáng,
一有元良,
wàn guó yǐ zhēn。
万国以贞。
shì zǐ zhī wèi yě。
」世子之谓也。
zhōu gōng jiàn zuò。
周公践阼。
shù zǐ zhī zhèng yú gōng zú zhě,
庶子之正于公族者,
jiào zhī yǐ xiào dì mù yǒu zi ài,
教之以孝弟、睦友、子爱,
míng fù zǐ zhī yì cháng yòu zhī xù。
明父子之义、长幼之序。
qí cháo yú gōng nèi cháo,
其朝于公:内朝,
zé dōng miàn běi shàng chén yǒu guì zhě,
则东面北上;臣有贵者,
yǐ chǐ。
以齿。
qí zài wài cháo,
其在外朝,
zé yǐ guān,
则以官,
sī shì wèi zhī。
司士为之。
qí zài zōng miào zhī zhōng,
其在宗庙之中,
zé rú wài cháo zhī wèi。
则如外朝之位。
zōng rén shòu shì,
宗人授事,
yǐ jué yǐ guān。
以爵以官。
qí dēng jùn xiàn shòu jué,
其登馂献受爵,
zé yǐ shàng sì。
则以上嗣。
shù zǐ zhì zhī,
庶子治之,
suī yǒu sān mìng,
虽有三命,
bù yú fù xiōng。
不逾父兄。
qí gōng dà shì,
其公大事,
zé yǐ qí sāng fú zhī jīng cū wèi xù。
则以其丧服之精粗为序。
suī yú gōng zú zhī sàng yì rú zhī,
虽于公族之丧亦如之,
yǐ cì zhǔ rén。
以次主人。
ruò gōng yǔ zú yàn,
若公与族燕,
zé yì xìng wèi bīn,
则异姓为宾,
shàn zǎi wéi zhǔ rén,
膳宰为主人,
gōng yǔ fù xiōng chǐ。
公与父兄齿。
zú shí,
族食,
shì jiàng yī děng。
世降一等。
qí zài jūn,
其在军,
zé shǒu yú gōng mí。
则守于公祢。
gōng ruò yǒu chū jiāng zhī zhèng,
公若有出疆之政,
shù zǐ yǐ gōng zú zhī wú shì zhě shǒu yú gōng gōng,
庶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于公宫,
zhèng shì shǒu dà miào,
正室守大庙,
zhū fù shǒu guì gōng guì shì,
诸父守贵宫贵室,
zhū zǐ zhū sūn shǒu xià gōng xià shì。
诸子诸孙守下宫下室。
wǔ miào zhī sūn,
五庙之孙,
zǔ miào wèi huǐ,
祖庙未毁,
suī wèi shù rén,
虽为庶人,
guān,
冠,
qǔ qī,
取妻,
bì gào sǐ,
必告;死,
bì fù liàn xiáng zé gào。
必赴;练祥则告。
zú zhī xiāng wèi yě,
族之相为也,
yí diào bù diào,
宜吊不吊,
yí miǎn bù miǎn,
宜免不免,
yǒu sī fá zhī。
有司罚之。
zhì yú fèng fù chéng hán,
至于赗赙承含,
jiē yǒu zhèng yān。
皆有正焉。
gōng zú qí yǒu sǐ zuì,
公族其有死罪,
zé qìng yú diān rén。
则磬于甸人。
qí xíng zuì,
其刑罪,
zé xiān tuán,
则纤剸,
yì gào yú diān rén。
亦告于甸人。
gōng zú wú gōng xíng。
公族无宫刑。
yù chéng,
狱成,
yǒu sī yàn yú gōng。
有司谳于公。
qí sǐ zuì,
其死罪,
zé yuē mǒu zhī zuì zài dà pì qí xíng zuì,
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
zé yuē mǒu zhī zuì zài xiǎo pì。
则曰「某之罪在小辟」。
gōng yuē yòu zhī。
公曰:「宥之。
yǒu sī yòu yuē zài pì。
」有司又曰:「在辟。
gōng yòu yuē yòu zhī。
」公又曰:「宥之。
yǒu sī yòu yuē zài pì。
」有司又曰:「在辟。
jí sān yòu,
」及三宥,
bú duì,
不对,
zǒu chū,
走出,
zhì xíng yú yú diān rén。
致刑于于甸人。
gōng yòu shǐ rén zhuī zhī yuē suī rán,
公又使人追之曰:「虽然,
bì shè zhī。
必赦之。
yǒu sī duì yuē wú jí yě fǎn mìng yú gōng,
」有司对曰:「无及也!」反命于公,
gōng sù fú bù jǔ,
公素服不举,
wèi zhī biàn,
为之变,
rú qí lún zhī sàng。
如其伦之丧。
wú fú,
无服,
qīn kū zhī。
亲哭之。
gōng zú cháo yú nèi cháo,
公族朝于内朝,
nèi qīn yě。
内亲也。
suī yǒu guì zhě yǐ chǐ,
虽有贵者以齿,
míng fù zǐ yě。
明父子也。
wài cháo yǐ guān,
外朝以官,
tǐ yì xìng yě。
体异姓也。
zōng miào zhī zhōng,
宗庙之中,
yǐ jué wèi wèi,
以爵为位,
chóng dé yě。
崇德也。
zōng rén shòu shì yǐ guān,
宗人授事以官,
zūn xián yě。
尊贤也。
dēng jùn shòu jué yǐ shàng sì,
登馂受爵以上嗣,
zūn zǔ zhī dào yě。
尊祖之道也。
sàng jì yǐ fú zhī qīng zhòng wèi xù,
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
bù duó rén qīn yě。
不夺人亲也。
gōng yǔ zú yàn zé yǐ chǐ,
公与族燕则以齿,
ér xiào dì zhī dào dá yǐ。
而孝弟之道达矣。
qí zú shí shì jiàng yī děng,
其族食世降一等,
qīn qīn zhī shā yě。
亲亲之杀也。
zhàn zé shǒu yú gōng mí,
战则守于公祢,
xiào ài zhī shēn yě。
孝爱之深也。
zhèng shì shǒu dà miào,
正室守大庙,
zūn zōng shì,
尊宗室,
ér jūn chén zhī dào zhe yǐ。
而君臣之道着矣。
zhū fù zhū xiōng shǒu guì shì,
诸父诸兄守贵室,
zǐ dì shǒu xià shì,
子弟守下室,
ér ràng dào dá yǐ。
而让道达矣。
wǔ miào zhī sūn,
五庙之孙,
zǔ miào wèi huǐ,
祖庙未毁,
suī jí shù rén,
虽及庶人,
guān,
冠,
qǔ qī bì gào,
取妻必告,
sǐ bì fù,
死必赴,
bù wàng qīn yě。
不忘亲也。
qīn wèi jué ér liè yú shù rén,
亲未绝而列于庶人,
jiàn wú néng yě。
贱无能也。
jìng diào lín fù fèng,
敬吊临赙赗,
mù yǒu zhī dào yě。
睦友之道也。
gǔ zhě,
古者,
shù zǐ zhī guān zhì,
庶子之官治,
ér bāng guó yǒu lún bāng guó yǒu lún,
而邦国有伦;邦国有伦,
ér zhòng xiāng fāng yǐ。
而众乡方矣。
gōng zú zhī zuì,
公族之罪,
suī qīn bù yǐ fàn yǒu sī,
虽亲不以犯有司,
zhèng shù yě,
正术也,
suǒ yǐ tǐ bǎi xìng yě。
所以体百姓也。
xíng yú yǐn zhě,
刑于隐者,
bù yǔ guó rén lǜ xiōng dì yě。
不与国人虑兄弟也。
fú diào,
弗吊,
fú wèi fú,
弗为服,
kū yú yì xìng zhī miào,
哭于异姓之庙,
wèi tiǎn zǔ yuǎn zhī yě。
为忝祖远之也。
sù fú jū wài,
素服居外,
bù tīng lè,
不听乐,
sī sàng zhī yě,
私丧之也,
gǔ ròu zhī qīn wú jué yě。
骨肉之亲无绝也。
gōng zú wú gōng xíng,
公族无宫刑,
bù jiǎn qí lèi yě。
不剪其类也。
tiān zǐ shì xué,
天子视学,
dà xīn gǔ zhēng,
大昕鼓征,
suǒ yǐ jǐng zhòng yě。
所以警众也。
zhòng zhì,
众至,
rán hòu tiān zǐ zhì。
然后天子至。
nǎi mìng yǒu sī xíng shì。
乃命有司行事。
xìng zhì jié,
兴秩节,
jì xiān shī xiān shèng yān。
祭先师先圣焉。
yǒu sī zú shì,
有司卒事,
fǎn mìng。
反命。
shǐ zhī yǎng yě shì dōng xù,
始之养也:适东序,
shì diàn yú xiān lǎo,
释奠于先老,
suì shè sān lǎo wǔ gēng qún lǎo zhī xí wèi yān。
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shì zhuàn shěng lǐ,
适馔省醴,
yǎng lǎo zhī zhēn,
养老之珍,
jù suì fā yǒng yān,
具;遂发咏焉,
tuì xiū zhī yǐ xiào yǎng yě。
退修之以孝养也。
fǎn,
反,
dēng gē qīng miào,
登歌清庙,
jì gē ér yǔ,
既歌而语,
yǐ chéng zhī yě。
以成之也。
yán fù zǐ jūn chén cháng yòu zhī dào,
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
hé dé yīn zhī zhì,
合德音之致,
lǐ zhī dà zhě yě。
礼之大者也。
xià guǎn xiàng,
下管《象》,
wǔ dà wǔ。
舞《大武》。
dà hé zhòng yǐ shì,
大合众以事,
dá yǒu shén,
达有神,
xìng yǒu dé yě。
兴有德也。
zhèng jūn chén zhī wèi guì jiàn zhī děng yān,
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焉,
ér shàng xià zhī yì xíng yǐ。
而上下之义行矣。
yǒu sī gào yǐ lè què,
有司告以乐阕,
wáng nǎi mìng gōng hóu bó zǐ nán jí qún lì yuē fǎn yǎng lǎo yòu yú dōng xù。
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幼于东序。
zhōng zhī yǐ rén yě。
」终之以仁也。
shì gù shèng rén zhī jì shì yě,
是故圣人之记事也,
lǜ zhī yǐ dà,
虑之以大,
ài zhī yǐ jìng,
爱之以敬,
xíng zhī yǐ lǐ,
行之以礼,
xiū zhī yǐ xiào yǎng,
修之以孝养,
jì zhī yǐ yì,
纪之以义,
zhōng zhī yǐ rén。
终之以仁。
shì gù gǔ zhī rén yī jǔ shì ér zhòng jiē zhī qí dé zhī bèi yě。
是故古之人一举事而众皆知其德之备也。
gǔ zhī jūn zǐ,
古之君子,
jǔ dà shì,
举大事,
bì shèn qí zhōng shǐ,
必慎其终始,
ér zhòng ān dé bù yù yān duì mìng yuē niàn zhōng shǐ diǎn yú xué。
而众安得不喻焉?《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shì zǐ zhī jì yuē zhāo xī zhì yú dà qǐn zhī mén wài,
」 世子之记曰: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
wèn yú nèi shù yuē jīn rì ān fǒu hé rú nèi shù yuē jīn rì ān。
问于内竖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今日安。
shì zǐ nǎi yǒu xǐ sè。
」世子乃有喜色。
qí yǒu bù ān jié,
其有不安节,
zé nèi shù yǐ gào shì zǐ,
则内竖以告世子,
shì zǐ sè yōu bù mǎn róng。
世子色忧不满容。
nèi shù yán fù chū,
内竖言「复初」,
rán hòu yì fù chū。
然后亦复初。
zhāo xī zhī shí shàng,
朝夕之食上,
shì zǐ bì zài,
世子必在,
shì hán nuǎn zhī jié。
视寒暖之节。
shí xià,
食下,
wèn suǒ shàn xiū。
问所膳羞。
bì zhī suǒ jìn,
必知所进,
yǐ mìng shàn zǎi,
以命膳宰,
rán hòu tuì。
然后退。
ruò nèi shù yán jí,
若内竖言「疾」,
zé shì zǐ qīn qí xuán ér yǎng。
则世子亲齐玄而养。
shàn zǎi zhī zhuàn,
膳宰之馔,
bì jìng shì zhī jí zhī yào,
必敬视之;疾之药,
bì qīn cháng zhī。
必亲尝之。
cháng zhuàn shàn,
尝馔善,
zé shì zǐ yì néng shí cháng zhuàn guǎ,
则世子亦能食;尝馔寡,
shì zǐ yì bù néng bǎo yǐ zhì yú fù chū,
世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初,
rán hòu yì fù chū。
然后亦复初。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戴圣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