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纳兰性德

谒金门

纳兰性德 - []

丝袅,浸碧清晓。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

谒金门翻译文

细细,上映出一望无际的云朵。雨过晴,然而这春色反而令人增添愁怨。

梦中曾与伊人相守,轻轻地为你描画眉毛。梦醒则唯见帘外落,这一怀愁绪该向何处排解呢?

网友补充:
    暂无!

谒金门拼音版/注音版

yè jīn mén。

谒金门。

nà lán xìng dé。

纳兰性德。

fēng sī niǎo,

风丝袅,

shuǐ jìn bì tiān qīng xiǎo。

水浸碧天清晓。

yī jìng shī yún qīng wèi liǎo,

一镜湿云清未了,

yǔ qíng chūn cǎo cǎo。

雨晴春草草。

mèng lǐ qīng luó shuí sǎo。

梦里轻螺谁扫。

lián wài luò huā hóng xiǎo。

帘外落花红小。

dú shuì qǐ lái qíng qiāo qiāo,

独睡起来情悄悄,

jì chóu hé chǔ hǎo。

寄愁何处好?。

谒金门注释

暂无注译
网友补充:
    暂无!

谒金门评析

《谒金门·丝袅》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景,写出春日的景物,下阕写心,抒发思念之情,以乐景写哀情,用春机勃勃的景象来抒发伤情,显露出了词人心中的苦涩、孤寂。全词感觉细腻敏锐,意境闲雅,画幽美。

网友补充:
    暂无!

谒金门赏析

这首词描写闺中女子伤春伤别的情怀,词句以春怨为题,落笔处却多是春晴美景、旖旎美梦,但是美景、春梦中更凸现出闺中人的相思之苦和伤离哀怨。一喜一悲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凸现了伤春伤离之哀怨,构思巧妙,笔触细腻,格调清婉,写法别致,反差强烈。

上阕是景语。“丝袅,浸碧清晓。”寥寥数字便写出了春日的美景色,这本应该是一片令人振奋的光,但接下来,词人便从这景色中看到了愁绪,“湿云”本是一个很的意象,刚下过雨的晴显得湿润怡人,词人将仿佛还没于透的气写入词中,别有韵味。但词的末句以“春草草”三字急转直下,美的春色反令离人更添忧烦,春景愈明媚,愈露出了离人的愁苦心绪。

虽然这美的雨后春日令人神清气爽,但是纳兰依然感到疲惫怠倦,这是因为春思扰人,词人在思念中,自然无法做到一心去欣赏春日的美景。上片独独写景,写出春日的景物,与别的写景不同,词人写景,只是简单的几笔,便能刻画得深人人心。

下阕则开始写心。既然春光无心欣赏,那便是心中藏着事情,“梦里轻螺谁扫”一句疑问打开下片的开端,点明烦恼的缘由,也写出词人为何事而烦忧。他在担忧一个人,惦念着一位佳人。梦里谁为佳人描眉,当外落红开始,梦境醒来便飘逝而去,现实依然是孤独一人,这真是让人忧伤的事情,一腔的闲情该何寄托,只能是付与诗词之中,聊以慰藉。词结尾二句以反问结束整首词,直发胸旨,表达了孤寂的情怀,词人自己也不知道,这一腔的幽思该何化解,提笔像是自问,又像是寻求答案。

全词上片写景,下篇言情,颇具情景交融之妙,抒发词人内心孤寂的情怀,而这百年前的情感,已经由不得后人去妄自揣测了,只能从词的字里行间,去体会当时词人当时的心境了。

网友补充:
    暂无!

谒金门辑评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云韶集》:“草草”二字妙甚。“独睡”二句婉约。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导师黄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在雨过晴的春晨,闺中的少妇一觉醒来,不仅愁思缭乱,‘独睡起来情悄悄’是全诗的核心。这词格调轻巧俊美,和晏几道的词味很接近。”

网友补充:
    暂无!
谒金门作者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 - []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词人、学者,叶赫纳兰氏(明末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楞伽山人。洲正黄旗人,康熙时期重臣纳兰明珠子。

纳兰容若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十二日(公元1655年1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尔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极(孟古哲哲子)。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亲兄)之女爱新觉罗氏,父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容若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谒金门|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纳兰性德 - 我爱学习网